上世纪90年代初,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的贵屿镇就开始做起了拆解旧五金电器的营生,至今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垃圾处理场。一些贵屿人因拆解电子垃圾而暴富,但许多工人却因恶劣的工作环境而得病甚至早逝。处理电子垃圾产生的污染物也被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中,让贵屿人祖祖辈辈居住的一方水土遭到荼毒。经过中外媒体的多次报道,贵屿已成了世人熟知的一张中国环境污染标签。2013年4月和6月间,《环境与生活》杂志特约记者两次探访贵屿,实地了解“全球电子垃圾之都”的真实情况。

贵屿镇一处分拆电路板的街边作坊,挂着“招工”的小牌子。
环保监察队员曾被殴打骨折 4月里的一天,瓢泼大雨后,记者来到贵屿镇。整齐的街道、漂亮的小楼房、各种招牌广告……如果不是街头随处可见的电子废品,以及空气中刺鼻的焦臭味,很难让人把这个中国南方小镇与电子垃圾场联系到一起。 在贵屿镇的街道上行走,每隔不远就能看到堆在路边的电子垃圾,每个电子垃圾堆后面,都连着一家黑洞洞的电子垃圾拆解作坊。来自全世界的电子垃圾就是在这些作坊中被一一拆解的。在这种没有什么防护的恶劣的工作环境中,工人拆分出铁、铜、塑料和电路板,再用硫酸洗出金子,用炭炉熔化铜,把塑料切割,然后卖钱,把污染留在贵屿。 记者在贵屿镇区走访,时刻要面对当地人警惕的目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当地人告诉记者,由于拆解产业带来的环境污染被媒体大量曝光,使得当地人“生意越来越难做”,所以他们对媒体十分警惕,有“防火防盗防记者”的说法。此前,记者曾听说有同行在当地拍照遇阻,并被当地人殴打。 在贵屿镇内,记者看到许多保护环境的宣传标语,但是这种标语在巨大经济利益面前,显然很难深入人心。去年12月,贵屿镇就发生了污染企业主让人把正在执法的环保监察队员打到肩膀脱臼、左脚骨折的案件。
6月的一天,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贵屿镇与普宁市的交界处,马路边堆放着大量的电子垃圾。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