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国民间试行有奖垃圾分类培养民众环保习惯 |
作者:内详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7/15 16:35:49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新华网北京7月15日电(孙伟丽 朱青 彭文卓)每天早上,北京市龙潭街道绿景馨园小区门口的分类垃圾收集点总是格外热闹,无论是送孩子上学的家长、上班的白领,还是晨练的大爷大妈,都在这里“刷卡”扔垃圾。 为了鼓励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北京市龙潭街道的绿景馨园、绿景苑两个小区作为全国试点最近开始实行分类投放垃圾奖励制度。居民每准确投放500g合格的厨余垃圾或者250g可回收垃圾,就可以在POS机上刷自己的“环保卡”积1分,每天最多2分,满50分就可以兑换10元购物券一张。 如此一来,许多平日里唱戏打太极的大爷大妈们成了新环保主义的践行者。他们不但改变了多年的“垃圾一包扔”意识,还主动帮助因为上班忙碌没有时间的年轻居民投放垃圾,代为积分。 在分类垃圾收集点,社区为了帮助居民正确进行垃圾分类,还聘用了兼职的垃圾分类指导员,告诉居民们怎么区分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不同类别的垃圾分别投放到哪些垃圾桶。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日益增加的城市生活垃圾如何回收利用一直是受人关注的话题。中国居民之前并无对垃圾“分类”的意识,由于不知道如何分类、没有分类投放点,垃圾分类的尴尬境地长期未有改变。 “我不知道什么叫垃圾分类。人家会把旧报纸、旧杂志和饮料瓶什么的卖给我换钱,分好类再扔,谁给钱?”在安徽省合肥市某小区里已经做了6年废品收集的王来富说,在小区里每天收购废品的他这些年来从来没有见过居民分类投放过垃圾。 王来富的疑问也是许多居民的疑问。现在,一些试点有奖垃圾分类的地区开始探索一种互动的方式,用积分等奖品来逐渐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积极性。 这种方式很快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在浙江杭州市下城区朝晖街道,3位居民甚至用了3个月时间,通过将垃圾分类投放到智能回收箱赢取银行卡积分,换得了一部iphone 5。 “年度积分最高的居民还将获得一辆汽车的5年使用权。”朝晖街道办主任孙丽萍说,以往垃圾分类都是政府一头热,现在可以通过经济杠杆让政府和居民互动起来,大家的积极性都提高了。 “其实我们年轻人非常愿意做垃圾分类。”安徽省蚌埠市居民秦磊说,他从来都不把电池和其他垃圾一起扔掉。“我只有一次在街上偶然看到一个电池回收箱,就赶快跑回家,把攒了好久的一盒电池全部拿来放进去了。” 目前,除了有奖垃圾分类制度,很多垃圾分类的措施也正在民间推广和细化。在广东深圳,住宅小区日前开始推行定时定点相对集中投放的垃圾投放方式,增设装修垃圾、绿化垃圾、有害垃圾等分类暂贮点。 现在,杭州朝晖街道的3个社区居民垃圾分类的积分达到了100多万,北京龙潭街道的380多张电子环保卡受到了居民追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