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花亲戚”或解决赏花期短
“琼花亲戚”适应能力很强,目前在扬州安家的外国琼花树有天目琼花、地中海荚蒾等37个源自欧美等地的琼花荚类植物品种。欧美琼花具有观赏价值高、花期长、颜色丰富、果实鲜亮的特点,弥补了我市传统琼花观赏花期短、颜色单调、观果时间较短的缺点。
金银根教授介绍,这些外国琼花与扬州琼花亲缘关系近,国外多培育于大型苗圃、植物园等,是一类观赏价值高、生态价值高的物种。这些新品种虽然来自万里之遥的欧美地区,但到了扬州很快就安定下来、生长繁衍了。可作为一种新型的植物群落,点缀我市城区绿化带;色彩红艳的成熟果实是一种诱鸟食物,可吸引更多的鸟类栖息我市。
金银根教授说,当时还引栽了一些乔木树种,主要有银鹊树、山桐子、无患子、重阳木等观赏价值高、适合市区生态休闲广场的珍贵苗木品种。
解读
这些植物,你知道有什么用途吗?
工业化、城市化时代,人们对各类动植物的认识越来越少。金银根教授举例说,很多人把水烛和香蒲混为一谈,两者非常相像,其实水烛花中间是空的,而香蒲花中间是实心的,两种植物的花期更容易区分。
马齿苋 马齿苋是药食两用植物,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消炎、止渴、利尿作用,种子明目,凉拌或炒食,有帮助消化的作用。过去农村常用这种植物当配菜包饺子,味道很鲜美。
叶下珠 有一种叫“叶下珠”的植物,生于山野田坎路旁,一年生草本。这种草不仅拥有“珍珠草、龙珠草”等好听的别名,据说还与含羞草是姐妹关系,同为一个祖奶奶科属。
土人参 有种叫“土人参”的草本植物更是了不起,《中国药植志》说它是“参草、土高丽参、假人参”,可以入药;《滇南本草》认为这种植物“甘,寒”,可以“补虚损痨疾,妇人服之补血”。
三叶鬼针草 许多草都是现在城里人难得一见的,比如三叶鬼针草。在田间疯跑回家后,发现鞋子上、裤腿上沾满了一种黑色的“针”,这“针”就是三叶鬼针草的种子。
蛇莓 小时候贪吃的你,常常会在野外草丛中看到一种红色的果实,你会经常问大人“这个能不能吃”,而大人会告诉你,这种果实是专门给蛇吃的,有它的地方就会有蛇,因此会吓得你再也不敢去碰它。
绶草 在扬州,人们很喜欢在家里养一盆兰花。但您知道吗,有一种名叫绶草的植物,它也是兰科的植物,而且是扬州唯一一种兰科野生植物。
鹅观草 扬州农科院小麦育种全国闻名。鹅观草与小麦是“近亲”,科学家在育种时,常常用它来和小麦杂交,以获取好的基因。
通泉草 顾名思义,有它的地方,肯定会有水。所谓“通泉”,就是通往有水的地方。
藿香 炎热的夏季,为了防治中暑,人们常常会喝藿香正气水,而藿香,正是这种药的主要成分之一。
细数
扬州动植物之“最”
据悉,动植物基因库所在的九龙湖,是公道大河与邵伯湖汇流带,受淮河入江水道行洪冲淤形成浅滩湿地。这大片自然湿地里所蕴藏的动植物资源,是扬州这座生态城市最宝贵的资源。金银根教授为我们总结了几个“最”。
最常用的植物 芦苇、芦竹、浮萍、水花生、凤眼莲。金银根教授解释说:芦苇的传统用途,包括搭架子、编席子、织帽子、作为盖房子的土坯、入药食用等;芦竹的传统用途,包括搭架子、当钓竿;浮萍的传统用途,包括作为饲料喂猪等;水花生和凤眼莲的传统用途,包括净化水质、作为饲料喂猪等;对于常见的艾蒿,其传统用途,包括端午节辟邪、驱虫消毒。
最常吃的植物 菱角、马兰头、茭白、芡实。人可食用的湿地植物,有菱(主要为四角凤菱,也有两角野菱);马兰头嫩茎可食用;马齿苋可包包子,以及作为蔬菜食用;茭白嫩茎也可食用;芡实也可食用其根部。
最怀旧的植物 苍耳、狗尾草。目前在湿地分布或引种的植物中,有很多都是人们小时候常见甚至玩过的植物。小时候跟小伙伴玩耍时,通常会使用一种叫“粘粘果”的东西,它浑身是倒钩刺,就是苍耳的种子。上学途中,看见毛茸茸的狗尾巴草,会摘一两根用它来挠痒痒……
数据
这里的珍稀动植物
超过300种
“目前这里拥有各类珍稀动植物品种超过300个,可以说是一个天然和人工培植的动植物资源基因库。”省生态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家宏介绍,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近年实施了多项省、市级种养循环农业项目,在此基础上,研究中心将继续引进各种动植物品种,打造各具特色的动植物基因库。
引进种植30多种琼花50多种荷花
目前,中心与扬州大学园艺与植保学院合作共建了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在水生蔬菜品种资源引种方面,2007年-2009年实施的江苏省水生蔬菜基因库项目,引进种植了省内外的100多种水生蔬菜品种资源进行展示:主要有荷藕、芋头、菱角等。在观赏花卉品种资源引种方面,主要引进种植了30多种琼花品种,50多种荷花品种;在绿化苗木品种资源引种方面,引进种植了香樟、紫薇、竹子等12大类80多个品种;在果树品种资源引种方面,引进种植了梨、枇杷、枣等7大类30多个品种;在蔬菜品种资源引种方面,引种了鲜食玉米、南瓜、甘薯等品种。
部分水生植物见证城市生态变化
“有一种水生植物叫莼菜,对水生环境要求高,在我市诸多湿地都有这个物种,这说明我市的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是显而易见的。”张家宏介绍,在治理养殖富营养化水生态治理发挥重要作用的水生湿地植物引种方面,引进种植了芦苇、菖蒲、浮萍等。
展望
扬州拟建动植物
种质资源基因库
市农委森林湿地专家认为,通过大面积植树造林、高密度栽植湿地水生湿生植物,使湿地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成为“鸟类的乐园”,迁飞来扬州越冬的候鸟正在逐年增多。
在大规模生态补偿、自然保护区建设等推动下,我市生态湿地系统等得到恢复,许多珍稀动植物正在恢复性繁衍。
扬大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金银根表示,省生态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与扬大园艺与植保学院合作共建了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还将与扬大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合作共建动植物基因库,“将适生于扬州这片土地上的各种珍稀动植物纳入"诺亚方舟",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加以保护,让它们持续不断繁衍生息,造福人类。”
保护生态湿地及其物种资源,仍然任重道远。由于各地对森林生态湿地在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和碳减排方面的作用认识深化,天然生态湿地保护成为目前生态修复最完善的领域之一。金银根建议,要通过“生态移民”给动植物腾让生存空间,也包括在自然保护区内禁猎、禁止砍伐天然林和限制放牧等。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