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访华南植物园副主任:受损生态系统怎样恢复 |
作者:李洁尉 周飞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8/6 13:13:34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实验室重大项目一览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全球变化背景下的土壤生物学研究
气候变暖是当今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关注的焦点,但是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面上的生物群落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和适应方面,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土壤生物学研究十分有限。本项目将利用“土柱移位实验”平台(通过挖掘内蒙古草原土壤原位土柱,并移位和安置到4个不同纬度地区),主要研究土壤生物各类群以及各类群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对自然气温升高的响应和适应;同时,利用“土壤动物剔除”实验平台(通过物理方法原位剔除大型和中性土壤动物功能群的办法),研究土壤动物对3种主要温室气体(CO2、N2O、CH4)排放的影响以及机理。
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华南地区受损丘陵生态系统的植被和土壤恢复机理研究
针对华南地区大面积的荒坡、低效林和疏残林进行科学恢复和改造,提高林地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以建立优质、高效、持续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是华南地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华南地区实现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关键。在此研究中,特别注重同步研究地上与地下生态过程,和注重同步评估森林生态系统的经济和生态效益。研究人员根据生态学和统计学原理,随机设计了大规模、多重复的“生物多样性”、“边缘效应”和“林窗”等野外控制实验,旨在找到提高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及机理。最终目的是建立森林经营和管理的优化模式。
国家基金委重大国际合作项目: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植物与土壤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
选择亚热带天然常绿阔叶林和典型人工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天然森林生态系统进行野外调查,了解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植物物种种间关系,重点分析建群种与其他树种及林下植物之间的关系;同时,利用天然林植物物种之间的共生或伴生关系,指导人工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提高与调控实验。具体实验包括“乔木树种添加”和“土壤种子库迁移”实验。主要研究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生物多样性相互作用机制,阐明种间关系在维持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稳定中的作用,建立优化的人工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恢复模式,为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维持提供科学依据。
国家基金委—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基金项目:华南退化坡地不同恢复模式的物质迁移转化及调控机理
选择广东鹤山典型丘陵坡地的几种主要利用与管理模式,通过引入菌根真菌、固氮菌、蚯蚓以及黑麦草等绿肥植物对现有模式加以改造并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不同模式下土壤质量改变及维持机制,了解菌根菌、固氮菌和蚯蚓联合提高不同模式生态系统养分利用效率机制,解析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不同管理模式下土壤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与调控机理,以阐明华南红壤退化和恢复机理,为区域的农林业生产、食品和生态安全建立可持续坡地利用模式提供科学依据和示范样板。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