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实施草地生态环境质量有效改善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青海新闻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9/1 22:17:36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青海新闻网讯 记者从三江源办公室了解到,草地生态系统是三江源区域生态的主体,据遥感监测和有关部门初步评估结果,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实施以来,草地生态环境质量提高,生态系统结构变化速率趋缓。主要表现为荒漠生态系统局部向草地生态系统过渡,草地局部覆盖度增加,高寒湿地局部扩张,反映了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恶化趋势得到遏制。

  在20世纪70年代到2004年期间,三江源发生退化的草地面积占草地总面积的40.1%,并呈持续加剧态势。通过退牧还草、退耕还林还草、黑土滩治理、草原鼠害防治、补植封育、水土保持、减畜工程等的实施,有86%的退化草地的退化状态保持了不变,有近13%的面积轻微好转和明显好转,新的退化发生草地面积仅占原有退化面积总量的0.0003%,退化加剧的草地面积仅占原有退化面积总量的0.04%。主要草地退化区域在工程实施期呈现退化过程整体减缓态势,局部草地严重退化区生态恢复明显。与此同时,草地生产力提高,草畜矛盾趋缓,草地承载压力有所减轻,比1988-2002年15年平均载畜压力指数下降了34.3%,冬春场和夏秋场的载畜压力指数逐年趋于接近,这对草地减负、缓解草地退化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