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植绿于心,他们的人生与环保“绑定” |
作者:刘洪侠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10/4 16:18:47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孔令韬:活着,就为改善社会 执着于环保的孔令韬愿意为“绿色而战”。 孔令韬供图 “活着,就为改善社会。”这句话是孔令韬微博简介的第一句,在他的微博标签上,环保是一大关键词。第六届“母亲河奖”获奖个人、绿色账户创始人,更绿色的上海行动创始人……他的青春故事似乎一直都是以环保为主题的。 2008年的孔令韬还是一名大三学生,心里却已经有了一个“宏伟”的目标。 “2005年一入学,我就在学校创办了环保社团。2008年,我决定在环保领域专注下去,特别是垃圾回收领域。垃圾的随意处理造成了很多环境问题和资源浪费,我希望能够搭建一个循环系统,在我们服务到的受众体系里,实现垃圾的分类处理打包、分解、无害化定向处理”。如今他所创建的绿色账户项目在上海已经有3万多用户,居民可以通过该项目将垃圾转换为绿色积分,换取礼品或者进行二次环保支持,“相当于千分之一的上海人有了自己的地毯名片”。 用初生牛犊不怕虎来形容2008年的孔令韬是再恰当不过的了,他只身一人北上,通过100多个电话的执着得以与北京奥组委畅聊他的环保梦想。“其实我是被拒绝了的,但是我还是要感谢他对我想法的肯定。”奥组委工程环境部的官员没能接纳他的创意,但是也鼓励他不要错过两年后的上海世博会。没想到,这句话还真应验了,在上海世博会期间,孔令韬的绿色账户理念大放异彩。他与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发起的“更绿色的上海行动”及绿色账户理念在当年的谷歌大学生公益创业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有了启动资金和大家的认可,他们逐步推动自己的项目,2009年在团上海市委的推动下,成功促成绿色账户行动作为上海垃圾分类特色工程于世博会期间在全市普及,“绿色账户创始人”的名号正式打响了。 “说起我第一次收垃圾,真的是long long ago了。”‘创始人’的头衔后,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心酸,蚊虫叮咬、又脏又累,最难受的还是一些居民的不理解。有些居民,左手一个袋子装些不好的东西来我们这里换积分,右手一个袋子装着可以卖钱的垃圾当着我们的面去卖掉。”收不上来垃圾心里着急,但有时候收到了垃圾一样着急。最开始的启动阶段,没有资金的孔令韬团队连库房都没有,只能把收回来的垃圾放在家里,“家里人很有意见,但是还好我hold住了。” 但在孔令韬现在的记忆中,感动要比心酸多更多。“很多居民会把牛奶外包装剪开洗干净;很多居民会在我们去之前就排队等候;有了库房后,很多人自己打包好东西快递给我们,甚至给身边的人自费买礼品帮我们收垃圾。” 居民们所做的点滴让孔令韬暖心,很多企业伸出的无偿援手更让孔令韬看到了中国环保事业的希望。“我们现在的库房是由一家物流公司以‘0’利润的租金租给我们的,谷歌的创业大赛让我有了第一笔启动资金,拜耳公司更是长期关注这个项目,他们让我懂得,在环保路上,我不是一个人。” “也许,如果我关注的仅仅是垃圾回收背后的经济利润,我现在已经可以买车买房,但是致力于建立垃圾无害化处理体系的我现在还是一个很缺钱的‘环保人’,但是我永远不会后悔。”孔令韬说。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