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入秋雾霾天气卷土重来 城市污染排放仍是主因
作者:谢庆裕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10/12 7:49:46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探因

  气象条件助推,污染排放是根源

  入秋之后空气变差也引起了市民疑惑。大V姚晨发微博表示,国庆期间北京车辆稀少,市内道路畅通,但为何“呛人雾霾依旧”。这似乎与机动车是主要污染源的说法不符。不少网友也议论纷纷。

  对此,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王自发等专家认为,持续性静稳天气和高气溶胶浓度是雾霾形成和维持的重要因素,其形成后有利于气溶胶不断积聚和凝聚,并形成更多雾滴,增加雾霾持续性。

  北京市环保局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此次雾霾天气是一个典型的区域传输过程。受大范围不利气象条件的影响,整个华北区域的空气均遭遇污染。“纵然不利的气象条件和污染物扩散慢有着必然的联系,但本地污染物的排放依然是造成雾霾天气的根本原因。”

  广州市环境监测部门的负责人也解释:“从一两周的短期时间来看,排放源的影响肯定不如气象条件大。今年假期气候干燥、晴热,造成了主要是臭氧超标的情况。此外,因为扬尘较多,颗粒物的情况也不太好,前期尽管不超标,但与前两个月相比浓度也高。”

  不过,在专家看来,气象条件虽然是直接诱因、地形不利是客观条件,但污染排放超承载力,才是雾霾频发的根源所在。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谢绍东介绍,虽然市民感觉到国庆节期间城区的机动车数量有所减少、道路畅通,但是在高速公路和郊区,机动车仍在大规模行驶,此外,因为高速公路拥堵,同样会加大机动车尾气排放,从而加重污染物浓度。此外,在道路拥堵汽车怠速行驶时,往往排放的污染物浓度更大。

  谢绍东举例说,与春节相比,这几年,国庆期间的空气质量一般都较差,同样是黄金周,空气质量为何有如此大的差别呢?“这是因为春节很多在北京工作的朋友都返乡了,车辆是往城外走,而国庆期间,还有很多外地自驾游游客到北京游览,景区、郊区、商场周边拥堵,这些都是导致污染日出现的原因。”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广州等珠三角城市,今年春节期间,广东也是冷空气偏弱的静稳天气,但由于市区车流人流因返乡骤减,春节假期珠三角空气均保持优良水平。而从10月1日起,河源、汕头等4个非珠三角城市开始发布空气质量,在气象条件相似的情况下,这些城市国庆长假期间空气普遍优于排放较大的珠三角城市。

  长期研究广东灰霾状况的中山大学博导吴兑表示,珠三角的空气污染当中,“地形、气象条件等外部因素仅占三成左右,七成还是自身的排放的原因。”如近几个月广州、佛山在珠三角城市中空气质量居末,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这与广佛地区人口密度、经济容量为珠三角最大有关系,污染物大部分由自身排放造成。“又如珠海虽然整体空气质量处于珠三角前列,但因为排放强度不同,在斗门一带空气质量又比市区要差。”

  举措

  政府层层签订责任状,倒逼大气治理加码

  要改变“靠天呼吸”的困局,专家建议须从重点控制工业燃煤污染和机动车污染入手,调整能源结构、坚持各地联防联控。

  事实上,在年中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大气污染防治“国十条”,以及上月《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获得通过后,各级政府对“治气”的重视已经逐渐加码。

  其中,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因污染较为集中,成为治理的重中之重。以京津冀区域为例,区域燃煤总量一年超过3.5亿吨。而广州、东莞因为发电等燃煤量比北京还要大。北京机动车达537.1万辆,年排放全市近1/4的PM2.5;广州汽车保有量6年增加1.5倍,现已突破250万辆。

  环保部9月底与京津冀等六省区市政府签订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并发布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确定“实施综合治理”、“强化污染物协同减排”、“统筹城市交通管理”、“防治机动车污染”、“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区域经济布局”等六方面任务。

  “京津冀仅是开端,珠三角所在的广东省,包括其它省份也要签订责任书。”有环保系统人士透露。

  据环保部发出的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通知,要按照国务院授权环保部与各省份政府签订的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要求,层层签订责任书,把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企业。每年初对各省份上年度治理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事实上,广东在这方面已经自我加力。去年底实施的《广东省环境保护责任考核办法》,就作为评价地方干部政绩、实行奖惩和任用的重要依据之一,当中规定从2013年度开始考核包括细颗粒物(PM2.5)、一氧化碳、臭氧这3个“空气新国标”的新增指标,评价结果明年就会公布。珠三角以外地区也会“按有关规定逐步将上述指标纳入考核范围”。此外,珠三角从9月开始,其余地市从明年开始,省环保厅还将每月向公众发布各市空气质量排名情况。

  一系列政策倒逼之下,我省在PM2.5与燃煤控制、淘汰高排放车辆、油品升级、工业减排等方面也有了明确的目标——2013年底前,我省基本淘汰2000年以前(含2000年)注册的营运“黄标车”,2015年底前,基本淘汰2005年以前注册的运营“黄标车”。

  2013年底全省范围内全面供应粤IV车用汽油和国IV车用柴油,2014年底全省范围内全面供应粤V车用汽油。

  大力推进集中供热,加快淘汰城市建成区和工业集聚区的分散燃煤工业小锅炉。2014年底前,全省火电机组综合脱硫效率提高到95%以上、脱硝效率提高到85%以上。

  预计,珠三角PM2.5到2017年下降15%,煤炭消费负增长,未来可望成为我国首个PM2.5达标的城市群。(记者 谢庆裕)

上一页  [1] [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