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秸秆禁烧综合利用是关键
作者:姚绍庄 作光 夏…  文章来源:环境生态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10/21 10:20:25  文章录入:jcz6403  责任编辑:ahaoxie

  “焚烧秸秆、罚款3000元,拘留15天;谁烧罚谁、烧谁罚谁。”秋收期间,在一些地方可见这样的秸秆禁烧宣传标语,看后让人感到不是滋味。但这些也都说明,对于禁烧工作,有关部门宣传工作做得的确很到位、很扎实。

  焚烧秸秆,不但造成土壤板结、空气污染,破坏生态环境,还给人们的生活出行和健康带来不利。难道是农民不知道?依笔者看不完全是。其实,对焚烧秸秆的危害,农民也是心知肚明。这些年来,关于秸秆的用途,以及焚烧秸秆的危害,各地都加强了宣传引导和知识的普及,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即便政府连年强调秸秆综禁工作,依然有人躲避督查趁着天黑偷偷烧秸秆。

  细究原因,还是得算经济账:首先,目前草场收购秸秆的价格为每吨200元左右,一亩地的秸秆可卖200元上下,但收秸秆的人工费用就高达每亩70多元,农民靠卖秸秆并不能挣钱;其次,在收割时加上粉碎这道工序,就能让秸秆还田,但这道工序会让每亩田多产生30元的费用,因而很难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于是,这些农民自己用不上、处理又不划算的秸秆,就有了被一烧了之的命运。

  由此可见,我们不该一味地将焚烧秸秆的板子打在农民身上。有句俗话说得好,转化的秸秆是金子,还田的秸秆是宝藏。对此,笔者以为,要彻底解决焚烧秸秆的问题,需要我们站在农民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禁烧工作要堵更要疏。这个“疏”就是要为秸秆找到综合利用的更多出路,如草帘加工、秸秆固化成型、秸秆气化、秸秆饲料等,让农民体会到秸秆的价值,才能把被动的“禁烧”变为主动的“舍不得烧”。 另一方面,大力推进秸秆还田。但这需要政府拿出真金白银,在机械研发推广、实际操作环节发挥实实在在的主导作用,对实行粉碎还田的农民,给予一定补贴,让农民切实受益,才能增加秸秆的还田率。

   秸秆用途广,烧了多可惜。也许过不了几年,秸秆会在很多地方都成为抢手货,农民们在盘算一年的收入时,会把秸秆的收入也记上一笔。秸秆的综合利用将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