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气候变化:我们还能做点什么
作者:王怡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10/25 8:16:18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要求各国尽快向100%清洁可再生能源转变

  科技日报:这份评估报告对于今后的气候变化大会制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会有哪些影响?

  凯丽·克蕾德: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一份报告显示,气候变化正在发生并恶化,人类应该对此负大部分的责任。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如果不采取行动,情况会更糟。它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的气候谈判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报告显示,应对气候变化,焦点应放在政府的全局行动上,以避免气候变化的最坏影响。政府应该立即采取措施减排,否则对弱势群体的影响将会更加广泛;同时政府应该颁布政策鼓励绿色低碳产业;现有的解决办法及采取的措施己经让情况有所改观,它们给社区团体,经济及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利益;气候行动对阻止我们这代人的最大挑战十分必要,它为我们的后代创造了一个更加公平,健康及快乐的生活环境。

  未来的“气候变化公约”会更多的要求政府必须尽快开始向100%清洁可再生能源的转变,它是现代能源问题的解决方案。同时也必须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诸如森林、海洋及水资源等资源。为了未来更安全的气候环境,我们必须跟随政府实行2020年前的强力减排目标,当一个新的国际气候条约生效时,我们要保证它的长期有效性,将全球变暖状况控制在灾难性水平以下。政府必须保证一定的可用资金来提高受气候变化影响弱势群体的快速恢复能力。如果政府逐步淘汰低效化石燃料补贴,转而提供对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奖励的话,可以产生更多的可用资金。

  新模型让数据更精准

  科技日报:对于IPCC第五次报告,在科研方面有哪些新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气候变化研究?

  凯丽·克蕾德:与之前的四次评估报告相比,自2007年发布第四次评估报告以来,很多科学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重大进展。比如,在科学家可以建立模型评价气溶胶、悬浮颗粒物等方面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在此更加精确和明细。

  另外,比如在冰川退却的研究方面,科学家们有了更好的理解和监控手段。科学家将格陵兰岛和北冰洋冰川的融化等海平面上升的数据都涵盖在模型中。从长期温度变化,科学家从北极取得的冰心、树木的年轮、古老的化石等对温度变化的年限可以扩展到一万年。由于人们获得数据变得更加准确,因此对于气候变化把握得越好。

  在IPCC第五次报告中,对于碳排放预算是提出了一种新的场景假设。气候变化第五次评估报告改变了之前的评估场景,其中有四个新的场景,即RCP(代表浓度路径)。RCP8.5是人们惯常的用法,这一场景指出,到2100年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要比工业革命前的浓度高3—4倍。

  在RCP8.5之后我们会有RCP6.0和RCP4.5两个场景假设。它们是指,自2080年以后,人类的碳排放就降低,但依然要超过允许数值。RCP2.6则是四个场景中最理想的,它假设人类在应对气候变化之后,采用更多积极的方式使得未来10年,温室气体排放开始下降,到本世纪末,温室气体排放就成为负值,这是一种积极乐观的假设。

  以上四个场景的假设的场景,唯有RCP2.6是气温不会上升2℃。然而高于2℃,全球变暖会非常危险,温度变暖上升太快,人类难以适应,对于变暖的趋势也会使人类付出更大的代价。

  更加远期的预估就会受到人类发展各种因素的影响,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根据经济和政策的不同状况推出这四个未来情景来进行预估,这里面有大幅度减排,使得温室气体排放在21世纪中期达到顶点然后下降的RCP2.6情景,也有对温室气体完全没有控制的RCP8.5情景。不过无论什么样的情景,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在21世纪仍然会继续上升,气候变暖的大趋势也不会改变,只是程度不同。到本世纪末的2081—2100年,碳减排力度最大的RCP2.6模式也会导致相对1986—2005年平均的0.3—1.7摄氏度的温升,不进行减排的模式则会导致2.6—4.8摄氏度的温升,21世纪的全球变暖程度非常可能超过1.5摄氏度,比20世纪的温升幅度要高出不少。

  温升会导致极端气候发生的频率强度增加,北冰洋冰面继续萎缩,陆地冰川和冰盖继续消融,而海平面的上升速度也会加快。减排强度最大的预估情景中,到21世纪末,海平面也要比20世纪末升高0.26—0.55米,而对于没有减排的情景,海平面则会在21世纪升高0.45—0.82米。到那个时候,海岸线会与现在非常不同。

  ■ 相关阅读

  亚行分析气候对东亚影响 建议加强海岸保护

  亚洲开发银行在最新发布的《东亚区域气候变化经济分析》报告中发出警示:因为气候变化,东亚23个城市中约1200万人将面临一系列风险,包括海平面上升、暴风雨袭击以及更为严重的干旱等,预计将造成8640亿美元的资产损失。

  报告指出,虽然应对气候变化投资金额巨大,但东亚区域用于保护基础设施、海岸防护和农业等最脆弱行业的总投资仍低于2010—2050年间东亚国内生产总值的0.3%。报告建议,中国、日本、韩国和蒙古平均每年投资229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领域的气候防护,投资42亿美元用于海岸保护,投资95亿美元用于农业领域。

  报告预测,气候变化将造成极端天气不断增多,原本20年一遇的洪水将更加频繁,预计每4年就会发生一次。另外,海平面上升将造成大片陆地消失,迫使数百万人背井离乡,严重破坏基础设施和农业。1970年以来,自然灾害给东亚4国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400亿美元。2010—2050年间,随着海平面上升,预计中国每年将失去102平方公里的土地。到2050年,日本也将失去超过1/4的沿海湿地。与此同时,韩国可能会失去1/5的海岸区。

  土地流失将导致人口迁徙。报告预计,2010—2050年间,仅中国就会有一百多万人因海平面上升而无家可归,由此带来的损失将高达1530亿美元。在日本,大约6.4万人将被迫迁移,预计损失将达78亿美元。

  为实现全球减灾目标,东亚区域的共同努力至关重要。东亚区域人口约占全球的1/4,而全球约1/3能源消费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自于东亚地区。

上一页  [1] [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