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供暖季如何从"霾伏"中突围 我国全力改善空气质量 |
作者:顾瑞珍 吴晶晶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11/7 9:34:07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系列“组合拳”打好冬季雾霾“攻坚战” 11月3日,记者在北京洋桥的一家电器商城看到,前来咨询和购买空气净化器的人络绎不绝,不少人坦言就是为了应对冬季可能更加严重的雾霾天气。 去年冬天的重污染,令很多人记忆犹新。又一个供暖季的到来更让京津冀区域的大气治理面临“大考”。 供暖前夕,环保部紧急发布《关于做好2013年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做好严控燃煤污染、加强机动车污染监管等工作,保障今冬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有序开展。 事实上,今年以来,从国家到地方,已经推出一系列大气治理新政,采取“组合拳”积极应对冬季雾霾。 2013年,中央财政整合有关专项设立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已安排50亿元资金,全部用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 9月,国家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将通过推进能源清洁利用,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等手段,力争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而污染严重的京津冀地区细颗粒物浓度下降25%。 国务院随即和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签订首批大气防治目标责任书,立下“军令状”,这是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落地”最关键的一步。 一场联防联控的雾霾治理突围战役也已经打响——10月下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及环境保护部等在京举行会议,共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各方共同表示,将建立协作长效机制,进一步深化区域联防联控,下决心打好这场“攻坚战”。 雾霾治理硬措施还期待细落实 中国社会科学院刚刚发布的《气候变化绿皮书》认为,国家对于雾霾问题的关注已经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治理空气污染,减少雾霾天气无法一蹴而就,需要各界长期持续关注和行动。 “北方采暖地区要坚持一周一调度,一周一通报。”环保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各地应着力做到严格控制燃煤污染,深化面源污染治理,强化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加强机动车污染监管。要积极防止和应对可能出现的重污染天气,提前预警,及时采取响应措施。 相关专家表示,从长远看,必须加快调整我国特别是北方地区的能源结构,降低排放能耗。 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说,要解决我国空气污染问题需要转变发展方式,节能减排,大幅度减少煤炭消费,减少石油消费,减少降尘。同时要严格执法,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问题。 据悉,今冬北京将通过优质型煤替代等措施,确保城乡接合部和农村地区减煤换煤80万吨;天津将制定实施煤炭消费总量削减方案,严禁销售和使用劣质煤,增加天然气供应;河北已将减少4000万吨燃煤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市,严控高硫份、高灰份燃煤进入城市和企业;内蒙古自治区明确要求电厂和供暖企业在冬季全部使用优质煤炭…… 骆建华表示,使用清洁能源供暖将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但改造、定价等环节仍需要根据各地情况出台扶持政策,让企业推进、群众接受,从而调动全社会参与到大气污染治理中。 记者了解到,环保部和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大气污染防治责任书将在月底签完,下一步每个省区市将编制详细实施细则。考核办法也正在制定当中,将第一次有组织和监察部门参与进来。(记者 顾瑞珍 吴晶晶)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