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青藏铁路建设中的环境保护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国际在线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6/27 16:06:00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国际在线消息:全长1956公里的青藏铁路即将全线开通,这条横卧在“世界屋脊”上的铁路线从建设的酝酿期开始就备受关注,这其中除了极高的设计和施工难度外,最大的挑战来自青藏高原极端脆弱的生态环境。那么,青藏铁路在建设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地质和气候难题,建设者们又是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些难题的? 阎先生还介绍说,错那湖是典型的高原湖区,海拔超过4600米,区内的生态环境极其脆弱,长期的低温和短促的生长季节,使当地的植被一旦被破坏,恢复起来十分困难。为使原生植被不遭到破坏,他们采取的措施是,先将草坪移植到养护处进行养护,待路基修筑完成后,再将草坪植回,进行环保恢复。 错那湖工程仅仅是青藏铁路建设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脆弱的高原植被的移植、养护、恢复,这样的过程贯穿在青藏铁路建设的全过程当中。在青藏铁路工地,施工区域是用警戒线严格圈定的,施工人员超出区域作业,即便是操作失误也会遭到重罚。阎培遵先生所领导的一个工程队就因一名卡车司机运送物资时越过红线而被罚10万元人民币,并被责令修复受损的草场。 在青藏铁路沿线,与高原植被同样得到保护的还有被称为“大地肾脏”的湿地。由于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环境等功能,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保护湿地。为保护青藏铁路沿线星罗棋布的各类湿地区域,工程人员主要采取绕道修建或增架桥梁的方式,减少铁路对湿地的破坏。 冻土是青藏铁路工程建设中遇到的最大难题之一,为保证在铁路路基修建中保护冻土环境,青藏铁路施工单位一方面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确定取、弃土的位置,严禁任意破坏地表。同时,他们在路基与冻土层之间铺设了大量片石和碎石,以保护冻土层不受破坏。只要冻土不融化,就有足够的强度保证路基和桥梁保持稳定的状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