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空气、水、铅和我们的健康
作者:朱艳  文章来源:环境与生活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12/15 14:20:13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本刊讯 (记者朱艳)114日,“《中国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试行)》科普沙龙”在中国科技会馆召开,参与编制《中国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试行)》(下简称《公民素养》)的部分专家和科普作家及民间团体的20多人到会,大家围绕本届科普沙龙的主题“中国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针对水、气、铅等污染和室内环境与健康的关系,进行了充分探讨。

今年10月份发布的《中国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试行)》,是国家环保部委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编制的,目的是为公众提供一个把握环境与健康素养的基本范本,用科学的环境健康知识解答公众的疑惑。在此次沙龙中,与会者就针对公众关切的如“北方地区烧煤取暖污染空气让人减寿5.5年”等热门话题,展开了讨论。此类科普沙龙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不定期举办。
 

“北方采暖污染折寿5.5年”说没根据

◎王建生 (环保部环境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大气污染危害健康,这个没有争议。1017日,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报告称,污染的空气被确认为“一类致癌物”,主要危害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等。

我国北方已经进入采暖季,最近一份由中国、美国和以色列学者共同完成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北方的燃煤污染(主要是采暖所致)导致人的预期寿命缩短5.5年。这个结论是否站得住脚?我想探讨一下。

一是数据选取与处理方法错误。在基础地理数据使用过程中,该研究对中国地图进行了逆时针旋转,使用以麦克马洪线为边界、没有包含台湾的错误地图进行分析,数据存在较大偏差;以1981200190个城市大气总悬浮颗粒物浓度(TSP)的年均值,反映冬季取暖季的大气质量,以完全不具有地区代表性的死亡率数据计算预期寿命,忽略中国东中西部在社会经济、气候条件、生活方式、医疗卫生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将同一纬度的相关数据进行合并处理,这些数据处理方法严重错误。

二是研究假设违背科学常识。该研究采用的统计方法有效条件为:中国取暖方式对死亡的影响,仅仅是通过影响大气TSP浓度这一条途径来实现的。这一假设忽略了冬季采暖可以降低寒冷所致死亡风险的基本常识。另外,该研究为了满足“除TSP浓度不同以外,其他影响死亡率的因素(如膳食因素和吸烟情况)在南北方是相同的”这一假设条件,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通过复杂的统计变换,使得除TSP以外的因素在南北方“变得无统计学差异”。但是,无论采用何种数据变换和统计学处理方法,都无法改变“淮河线”南北两侧在气候条件、社会经济条件、膳食模式等多种影响健康的因素上存在巨大差异这一基本事实。

三是研究结果不符合基本科学规律。国家卫生计生委根据实际死亡率数据推算了我国2015年的预期寿命为75岁,由所有慢性病导致的预期寿命损失为13.2年,由于环境污染导致的预期寿命损失不超过2.6年。而该研究通过统计模型计算出的2000年以前我国不同纬度区域预期寿命值严重失实(最低者为67岁,最高达90岁),仅大气TSP污染所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脑卒中、肺癌四类慢性疾病引起的预期寿命损失即高达5.5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作者在下结论时将所谓“淮河线”这个“间断点”上得到的局部结论,外推为中国整个南北方,是完全没有依据的。

 

[1] [2] [3]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