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生态建设特色之路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云南经济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24 10:16:49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伴随当前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的加快,蓝天绿地,青山碧水的优势日趋凸显。

  一条具有云南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特色之路正逐渐蔓延开来……

  伴随当前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的加快,蓝天绿地,青山碧水的优势日趋凸显。

  而作为有着彩云之南九颗明珠美誉的滇池、洱海、抚仙湖、程海、泸沽湖、杞麓湖、星云湖、异龙湖和阳宗海九大高原湖泊也因此不断散发出迷人的魅力。

  一条具有云南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特色之路正逐渐蔓延开来。

  省人大代表贺彬在接受经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治理好云南境内九大高原湖泊意义重大,不仅是七彩云南生态建设本身的需要,更是对全省推动绿色生态发展,加强环境保护,促进民生福祉改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可以说,九大高原湖泊的治理是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窗口。” 一直以来,云南在生态文明的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环境保护问题不是一个单一的社会问题,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而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中,省委、省政府始终把以滇池为重点的九大高原湖泊治理作为加强环境保护的头等大事来抓,采取强有力的治理和管理措施,持续开展大规模的保护与治理工作。经过不懈地努力,如今九大高原湖泊的治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在九大高原湖泊流域经济快速增长、人口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九湖水体水质总体保持稳定,主要污染物指标稳中有降。

  贺彬说,九大高原湖泊治理的成效作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成效之一,成绩不容忽视。然而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当前环境保护所面临的严峻的形势。

  由于受云南连年干旱的影响,再加之九大高原湖泊治理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要持久深入的加大对九大高原湖泊的治理,必须做到加大源头监管力度,创新举措。

  就监管的机制和体制来说,一直以来,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环保部门上,但是就单一的部门来说,它的能力是极其有限的。

  “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深化监管机制和体制的创新,其中很重要的一项举措就是向社会购买服务,通过这种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方式,极大的加强了监管的力度。”

  在污染源的治理上,环保部门实施的是污染源的在线监测。而对于社会上的专业检测机构来说,他们拥有现代化的监管手段,而由政府来购买其服务,在进一步加大监管的力度的同时,也极大的抵御了源头污染的风险。

  贺彬说,对于污染治理工程来说,截污是永恒的话题,千万不要走“先破坏、再治理的老路”。

  “当前一些水体的污染源还没有彻底截断,污水处理设施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全面的发挥,这在下一步的治理工作中都需要不断的加强。”

  云南是西南的生态屏障,是“美丽中国”版图中一片绚丽的风景。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云南最宝贵的资源,也是云南后发赶超的最大潜力。

  2014年是九湖治理的关键一年。要用改革的精神、创新的举措来不断破解环境保护的问题。同时也要增强忧患意识,未雨绸缪。

  “就拿滇池的治理来说,其过程就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是一个多方措施齐头并进的过程。”贺彬说。

  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滇池治理都将以改善水质为主要目标,通过调整产业发展结构、增加区域水资源供给量、进行工程污染治理和实现流域综合管理等手段,坚定不移地推进环湖截污、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生态修复与建设、入湖河道整治、生态清淤、外流域调水及节水“六大工程”建设。

  对于大家普遍认为发展经济和生态保护是对立面的观点,贺彬有着不同的看法。

  “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

  “发展经济与生态保护二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而不是绝对的矛盾。我们常说的提质增效,其实就是改变粗放的经营方式,从而转为更为科学的经营发展模式。”

  “并不是经济发展一定带来环境问题。而相反的,环境问题则一定要通过经济发展来解决。”

  通过高新技术的改造来提高质量发展效益,而不是一味地靠破坏生态来索取价值。这样,不但可以更好的解决环境问题,减少污染的排放,同时也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发展的潜力,这二者相互之间是促进的。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