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草原文化是目前已知的中华文明三大主源之一
作者:李泽兵、柴海亮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8/26 11:45:05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新华网呼和浩特8月26日电(记者李泽兵、柴海亮)日前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结束的“中国·内蒙古第三届草原文化研讨会”上,来自中国各地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对草原文化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交流与探讨。专家认为,草原文化是目前已知的中华文明的三大主源之一。

  近年来,草原文化的研究逐渐升温。2005年,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设立的“草原文化研究工程”成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从2004年起,每年一次的草原文化研讨会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参与。据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何天明介绍,目前专家们已基本达成共识,认为草原文化是目前已知的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并列的中华文明的三大主源之一。

  专家认为,草原文化从属于区域文化类型,中国北方草原文化与古埃及文化、黄河文化等其他古老地域文化一样悠久。从大约70万年前开始,中国北方草原地区就有远古人类繁衍生息。到旧石器晚期、新石器早期阶段,这里相继出现以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为代表的早期草原文化繁荣景象,被确认为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

  专家们提出,草原文化是指世代生息在草原地区的先民、部落、民族共同创造的一种与草原生态相适应的文化,这种文化包括草原人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风俗习惯、社会制度、思想观念、宗教信仰、审美情趣、文化艺术等,其中价值体系是其核心内容。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