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生态效益将“看得见”“摸得着” |
作者:杜君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3/12 8:55:35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本报讯(记者杜君)日益丰茂的生态公益林不但为我省“生产”出青山绿水,还默默“从事”着净化空气、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项“公益工作”,这些“工作量”有多大?生态和经济效益如何? 记者从3月6日在济源召开的全省生态公益林监测方案评审会上了解到,《河南省生态公益林监测方案》正式印发,通过构建全省生态公益林监测网,公益林的生态效益将“看得见”、“摸得着”。 省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中心主任袁其站说,通过生态公益林监测数据,人们能清楚地看到林木对治理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等生态修复方面的贡献,客观反映公益林建设成效,为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开展绿色GDP核算等提供科学依据。 位于黄河小浪底工程北岸的国有济源市大沟河林场,拥有林地6万余亩,森林覆盖率达97.8%。该林场于1999年启动建立了黄河小浪底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监测数据显示,仅涵养水源一项,该林场每年就达260万立方米,相当于一座小型水库的库容。 这只是生态公益林强大生态效益的一个缩影。据介绍,我省现有生态公益林2411万亩,去年我省启动了生态公益林效益监测工作。根据不同区域类型和森林植被类型,规划生态公益林监测站10座,对不同山系、不同森林植被区实现了全面覆盖。依照《河南省生态公益林监测方案》要求,今后将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3个方面对公益林进行效益监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