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长三角生态处于“中偏上”
作者:徐瑞哲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3/23 21:11:28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本报讯 (记者 徐瑞哲)在卫星遥测“视角”下,近20年长三角地区经历了快速城市化和高强度耕地流失,地表景观发生着显著变化,但总体生态环境状况开始由“一般”升至“良好”,在全国区域生态环境评价中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昨天,华东师范大学在沪发布《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过程及其生态环境状况》报告。

  报告负责人、“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象伟宁教授通过图像分析称,伴随近年生态文明建设、城市科学发展,长三角生态环境状况已开始明显好转。按照生物丰度、植被覆盖、水网密度、土地退化、环境质量等要素构成的生态环境状况指数 (EI),5年间全区域指数为 “优”的面积比例从 20.85%增至25.76%,尽管“良”和“一般”的面积比例虽下降了2个多百分点,但“较差”和“差”的面积比例也分别从7.28%降至5.42%、从0.99%降至0.22%。

  根据城市化率、GDP、生态环境状况指数3个方面比较,报告研制团队将长三角城市发展形态分为7种类型。最佳形态是“高级协调型”,目前仅杭州一地。上海、苏州、南京、无锡等已属于“过度发展型”,部分非一线城市“摊大饼”从发展滞后型变为过度发展型。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