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青海湖流域周边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
作者:赵凛松 文章来源:中新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4/17 8:23:09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中新社西宁4月15日电(赵凛松)“青海省利用外国政府贷款实施的最大规模生态建设项目—青海湖流域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已经基本完成,经过6年的持续治理,生态环境明显好转。”15日,青海省林业厅项目办主任张学元告诉中新社记者。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高原咸水湖,它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是控制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青海湖的生态环境特征及其演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青藏高原整体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对柴达木盆地、三江源、祁连山等地区均有较大影响。 据了解,该生态治理项目包括青海湖周边10个县市,面积为987万公顷。 家住海西州乌兰县希里沟镇的牧民严金忠告诉记者:“2010年以前,家门口的路经常被风沙掩埋,风沙过后家里到处是沙子。这几年再没有出现过这样的状况,环境好多了。” 经过6年的治理,青海湖周边生态环境已经明显好转,监测显示,青海湖面积已经连续10年在扩大。 青海裸鲤救护中心办公室主任柴长凯说:“被称为青海湖唯一的水生经济动物的裸鲤总量已经达到33000多吨,较2001年增长了13倍。” 普氏原羚是栖息在青海湖周边的极度濒危野生动物。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自然保护科科长吴永林告诉记者,目前普氏原羚总量已经达到600多只,种群数量正在缓慢增长。 吴永林说:“过去山上罕见的野生动物狼、兔子、野鸡、雉等在治沙造林地随处可见。” 张学元说,项目实施6年来,青海湖地区林草植被平均覆盖率明显提高,土地退化趋势明显扭转,有效遏制了水土流失,减少了风沙危害,提高了水源涵养功能。 “项目全部结束以后,将向日方提供总的竣工报告。而沙地杨树深栽造林、工程固沙、生根剂泥浆蘸根造林、抗旱造林整地等林业实用技术,也为今后中国高原干旱区生态治理提供了成功经验。”张学元说。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