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青岛世园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活实践
作者:张旭东 梁赛玉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4/28 8:06:54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新华网青岛4月27日电(记者张旭东 梁赛玉)2014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日前开门纳客,青岛世园会执委会副主任、秘书长李奉利26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青岛世园会在建设中充分尊重自然,利用科技创新实现低碳、节能和环保,是青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次鲜活实践。

   李奉利说,青岛世园会的英文主题“from the earth,for the Earth”,很好地揭示了世园会的建设原则和目的。“from the earth”直译是“从泥土中创造”,说明世园会是自然创造,在建设中充分尊重自然;“for the Earth”直译是“为了地球”,说明世园会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地球生态环境,为人类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世园会在规划设计、工程建设和园艺造景中,最大限度保护并合理利用现状地形地貌、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少破坏、多保留,低干预、高顺应”,依托原有山地、水库、植被等地形地貌打造景观亮点,体现园区的“自然”与“野趣”。例如,保留了毕家水库扬水站、沈鸿烈桥、樱桃沟和梨树坡等自然与人文遗迹。

   “世园会会址所在地的山上产花岗岩,有很多山体被人为破坏了。我们在世园会绿化过程中,先通过生态技术恢复采石坑再恢复植被,实现了整个生态系统的治理与恢复。”李奉利说,“世园会附近有李村河流经,世园会建设过程中对李村河同时进行整治,现在水质已经恢复,河中有鱼,河两边绿意盎然。”

   世园会建设过程中,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低碳、节能和环保。例如,主题馆、梦幻影院、地池服务中心使用光导照明系统,利用日光替代室内常规照明,提高了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园艺文化中心采用地源热泵技术,从源头上减少石化煤炭能源的利用。

   “在世园会道路结构施工时,采用了温拌沥青技术,其温度只有20摄氏度左右,而一般摊铺沥青温度高达180摄氏度,有效降低了高温对已栽植树木的影响。”李奉利说。

   李奉利介绍,世园会建设大幅提高了周边居民的生活水平。“原来这里是城乡接合部,是未经开发的荒村,居民虽是城市户口但却享受不到城市基础设施。”他说,“世园会建设中,2400多户居民整体搬迁,住进了楼房,有了自来水、燃气、宽带和有线电视。”

   李奉利说,世园会还带动了周边餐饮和酒店业的发展,一批酒店扎根世园会周边,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

   李奉利表示,世园会对整个青岛来说,是一个240公顷的大公园,是青岛市的一块“绿肺”,是青岛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真正达到了世园会建设的目的,改善地球生态环境,为人类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让生活走进自然”。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