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潇湘晨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5/12 16:36:22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洞庭湖的发展,重点在于解决江与湖、河与湖、人与湖、业与湖的关系。”

  5月9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发布,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谢建辉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国务院4月14日批复的《规划》,属于国家批设的最高层级的区域规划,标志着加快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规划》提出,要将洞庭湖作为全国大湖流域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还提出力争到2020年湖区枯水期生态水域面积恢复到约2000平方公里等具体目标。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范围有多大呢?根据《规划》,范围包括湖南省岳阳市、常德市、益阳市,长沙市望城区和湖北省荆州市,共33个县(市、区)。涉及各类综合和单体项目超过600个。

  范围包括湘鄂33个县市区

  谢建辉在发布会上指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将成为湖南加速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和释放“一部一带”开放优势的新引擎。她介绍,《规划》是指导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和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规划期为2014-2020年。
  《规划》范围包括湖南省岳阳市、常德市、益阳市,长沙市望城区和湖北省荆州市,共33个县(市、区),规划面积6.05万平方公里,2013年末常住人口2200万,地区生产总值7152亿元。《规划》涉及水利工程、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城乡统筹、基础支撑和民生改善等各类综合和单体项目超过600个。

  “这些项目对于生态补偿、大江大河流域治理、蓄滞洪区补偿等明显鼓励先行先试,为我省下步争取国家支持提供了重要依据。”谢建辉指出。洞庭湖区位于长江黄金水道与京广交通动脉交汇处,地处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圈腹地,是长江经济带开发开放的重点区域,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独特区位优势。
  生态、农业、物流等领域提出5大战略定位

  基于湖区自然条件、资源禀赋、显示基础、发展潜力和民生诉求,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规划》提出了5大战略定位:
  建设全国大湖流域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突出长江流域和湖泊生态特色,加快构建绿色生态产业与和谐人水新关系,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为全国大湖地区综合保护、治理和开发探索道路;

  保障粮食安全的现代农业基地,率先建成中部地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两型”引领的“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为全国“两型”建设和大湖地区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同步发展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

  水陆联运的现代物流集散区,简称覆盖全区域、联接中西部、对接长三角、面向海内外的现代物流集散区;

  全国血吸虫病综合防治区,打造血吸虫病感染零风险区。

  推动建湘鄂高层协商机制和四市联席会议制度

  在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谢建辉表示,下一步,重点是按照国务院批复的《规划》要求,推进五个方面工作。
  首先是强化规划统筹。加强生态经济区规划与长江经济带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将贯彻落实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作为湖区市县今后一段时期的首要任务,以规划引导项目,以项目引导资金。

  其次是强化政策支撑。省发改委将会同相关部门研究拟定具体的配套政策,报请省政府批准实施。

  第三是强化项目推动。重点谋划好、实施好湖区亟需的一批重大项目。

  第四是强化工作责任。省里将出台规划实施方案,把推动规划实施的各项任务逐条逐项分解到各部门和湖区三市。

  最后是强化组织协调。国家层面,国家发改委将牵头加强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省际层面,推动建立湘鄂两省高层协商机制和湖区四市联席会议制度。省内层面,推动建立以规划实施为主要任务的工作协调机制。
  [释疑]   长江经济带是一条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是链上的珠子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与长江经济带的国家战略,两者有哪些不谋而合?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
   谢建辉说:“我是这样理解的,不知道对不对,长江经济带是一条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是链上的珠子,是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二者最大的不同是范围的不同,长江经济带涵盖了1/5的国土,6亿人口。洞庭湖33个县(市、区),6万多平方公里,2000多万人,是一个局部。”

  “切入点也不同。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关键是依托黄金水道,先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开始,交通先行来带动经济的发展。那么,洞庭湖是从水生态环境入手,通过水生态的发展来惠及民生。长江经济带的实施,是洞庭湖规划实施的难得机遇,难得的条件和环境。洞庭湖规划的实施,优势产业的发展,重大项目的实施,生态环境的改善,江和湖的关系能够得到改善,成长为链上的一个增长极,珠子漂亮,链就不会有瑕疵。”

  600多个项目如何融资:争取社会资本投入

  《规划》涉及600多个重大项目,可以争取到多大程度的国家支持?怎么样进行投融资?

  谢建辉表示,《规划》是国务院会同多个部委批复的,“600多个项目不光是湖南的诉求,也是国家部委资助湖南的行动。根据600多个项目的实施安排,我们和国家部委进行沟通以后,按年度有序纳入进来,现在还没有一个具体的量”。关于投融资的问题,谢建辉表示,“我们会开动脑筋,各市州、各级层面多措并举来解决投融资问题。比如,通过创新融资方式,争取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个渠道相结合,降低门槛、放开领域,争取社会资本的投入。对涉及到公共基础设施、重大基础设施,特别是民生社会事业的投入,会下决心加大政府的投入。政府、社会、市场一起上,应该说投融资能够有效地解决。”
  [新闻链接] 提出“三区一带”功能分区 规划区超四分之一为生态涵养带

  《规划》秉承主体功能区理念,提出了符合实际、特色明显的“三区一带”功能分区。湖体保护区、控制开发区、生态涵养带、集约开发区各占规划区总面积的12.9%、51.6%、26.5%和9%。
  湖体保护区,范围为区内河湖水系、湿地自然保护区等各类天然湿地及具有特殊生态保护价值的地区,面积约7800平方公里,主要承担维护生态系统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严格禁止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开发建设。

  控制开发区,范围为最高水位线以外的各类宜农土地,坡度在15°-25°之间的丘陵山地以及生态脆弱区等,面积约3.12万平方公里,主要承担发展生态农业和湖乡文化旅游等功能。

  生态涵养带,范围包括自然保护区、江河水系源头地区、水源涵养林、重点公益林、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景观山体及坡度25°以上的高丘山地,面积约1.6万平方公里,为洞庭湖区绿色生态屏障和水资源涵养保护区。

  集约开发区,范围为区内城镇密集区及具有开发条件的低丘缓坡,面积约5500平方公里,主要为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集聚区。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