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文明建设保护先行 专家献计民族文化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 |
作者:李承韩 杨之辉 文章来源:云南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5/25 22:24:03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孙发政:城镇化建设中更要弘扬传统水土生态文化 来自深圳市大自然生态园林的研究院孙发政提出,水土生态文化是生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文化的具体表征和直观受体。优秀的水土生态文化能够引领人们处理好自然中水、土、植物的关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的双丰收。 “无论是草原文化还是农耕文化,都孕育着保护自然和顺应自然的水土生态文化,一个民族的水生态文化是这个民族长期以来在利用和保护水土生态资源以求得生存发展的实践,包括这个民族对水、土、植物的技术,制度等内容,保证了自身民族水土生态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孙发政提出,我国传统的风水文化和历代背景是个有着丰厚的水土生态文化。风水文化的合理成分和积极方面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思想,历代风景诗歌又不可获取的包含水、土、植物三元素,都倡导着水土生态的平衡和保护。所以他提出,城镇化建设分钟更需要弘扬传统的水土生态文化。 “从现代城市建设来看,城市规划建设需要考虑区域的水土生态平衡,保留生态廊道,倡导立体绿化。只有城市规划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才会充满生机活力,才能实现天蓝、水清、地绿的良好人居环境。” 施传刚:传统文化具有文化认同的现实意义 “一种文化一旦形成并于其他的文化形成对比,就会成为这一文化群体的成员认同的主要依归。最深刻的层面上,文化认同是每一个人自我定义最重要的内容和自身尊严最重要的依据。”会上,来自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人类学教授施传刚说到。 施传刚提到,传统文化不仅属于过去和现在,未来的人们同样需要文化认同,所以保护传统文化的意义就在于保持世界的多样性并使得正在生存的每一个人极其后裔都不适于丧失自己的归属感。 施教授以摩梭民族文化为例,指出摩梭传统的民族文化的危机加深。虽然如今摩梭人的物质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然后传统的村落、传统的文化、传统的生态却在城镇化的过程中逐渐消失。 “摩梭语逐渐衰弱,走访制已发生质变,传统的家庭意识和家庭结构瓦解,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观念也在日益淡漠,在享受提高的物质生活的同时,摩梭人队自己的文化危机感也在日益加重。” 他提出,少数民族文化比其他的文化还要脆弱得多,这些文化资源属于少数民族自己,不只是当代的,更是未来后代的,所以文化资源开发的受益主体只能是本民族成员,尽可能的全面保护民族文化并使其不断传承是每一代民族成员不可逃避的责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