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重庆建250万亩环三峡库区屏障带 减少水土流失
作者:罗芸  文章来源:重庆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6/11 12:46:58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连日的雨水冲刷,不仅让峡谷两岸的柑橘树更加翠绿,而且大宁河巫山大昌段的河水依然清澈。我市建成的环三峡库区250万亩柑橘屏障带对泥沙冲蚀的阻滞能力,让昨日参加2014年中国柑橘苗木大会的与会者赞叹不已。

  如何保护库区生态,一直是三峡工程的重点议题之一。三峡大坝蓄水后,就地后靠的移民在岸边坡上种植粮食作物,既破坏了水土,收成也不佳。此外,成库后水体流速放缓,自净能力下降,面源污染问题也有待解决。

  对此,我市提出了要在库区发展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兼顾的产业,而柑橘产业恰好符合这个条件。截至去年年底,我市种植的柑橘面积已达277万亩,其中有250万亩分布在我市库区,即从巫山到江津的长江两岸海拔175至500米的区域。

  柑橘树已成为库区农民的“摇钱树”。目前投产的柑橘每年亩产在2吨左右,按每公斤5元计算,亩产值达1万元以上,有力助推了两岸农民尤其是移民增收致富。

  在发挥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时,柑橘产业带的生态效益也日益凸显。由于柑橘树种植采取定植穴改土、表土回填等技术,无需每年大面积翻耕,从而减轻了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柑橘树根系发达,可以固定土壤与养分、保持水土;我市柑橘是规模种植,要求在柑橘林带中建一至两条截洪沟,配套沉沙凼,可有效拦截漏水入库;而为保证柑橘品质,多采用有机肥,减少了养殖产业排污带来的面源污染。

  “我市柑橘90%以上是直接种植在三峡库区周边,形成了一道绿色屏障。”市农技总站副站长熊伟说,“这对保证三峡库区的一汪碧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记者 罗芸)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