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五十年制茶终成一代名师,一小时对话品味东方神韵
作者:材料2班  文章来源:环境生态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7/18 9:59:39  文章录入:材料2班  责任编辑:ahaoxie

 717日午时,福州大学材料学院驻梦青春实践队抵达金谷镇洋内村探访制茶老人。头发已然花白的傅连河师傅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一踏入农户门槛,队员们便闻到熟悉的茶香,傅老师早已熟稔地为我们冲泡着茶水,热情地迎接我们的到来。 招呼我们坐下,老人便予以我们香茶,热气蒸腾的茶水昭示了这次访谈的开始。从谈话中我们了解到傅师傅已有68高龄,每天至少泡上两壶清茶,早一杯,晚一杯,这样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让他虽年近古稀,而身体却显得尤为硬朗。  

“从63年开始制茶,直到前两年才不做,让后生们锻炼锻炼。”老人说这句话的时候,身后几个中年人正将地上的鲜茶铲进滚筒,不一会隆隆的响声响起。将他与他的茶的故事向我们娓娓道来。  

“以前生意好做啊,二天能挣一万多快。人手不够都叫外面的儿子们回来帮忙。现在不行了,市场不景气,茶品质不好了、不准备让孙子接手这个了。做各种乌龙茶的工序其实都差不多,不过我做黄金桂最好。以前的时候啊,很多人来找我学茶学手艺”  

茶水三泡,访谈即将结束。老人起身把我们送到门口,看着我们带着一群孩子走远。下午四点的太阳敛去灼热,光线明亮柔和,老人的眼中满是幸福与安逸。  

一个人是一本书,而傅连河老师傅就是传世之作。安安静静地待在村里生活,看着日出日落,闻着茶香过日子。安逸的生活方式契合茶的秉性,恬淡而自由。从他身上不仅感受到了老人独特的阅历与韵味,透过他并不高大魁梧的身躯,仿佛感受到天地人合一的大自由与大自在。  

(福州大学材料学院132班高翔)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