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深圳盐田居民乐享低碳环保绿色福利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深圳晚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7/21 16:09:22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低碳环保提升盐田居民幸福指数。 盐田已建成253公里绿道。 在盐田区,交错分布的253公里的绿道是生态、绿色盐田的“代言人”,沿途的风景各具特色,成为市民品味盐田的好去处。同时,6000辆公共自行车遍布全区,在建成区任一点出发的300~500米范围内,你都可以随时体验慢生活的惬意,这也是盐田送给市民的绿色福利。 当然,随着骑行热在盐田的兴起,一年不仅能为市民节省1620万元出行费用,还可减少碳排放量2800吨,随之而来的低碳生活方式也把辖区居民的幸福指数明显拉高。 1、253公里绿道融合山海美景 “这里的天空真干净,海水好蓝啊。”日前,参加“百万市民看深圳——走进山海盐田看垃圾分类”活动的李阿姨站在海滨栈道惊呼。来到盐田的人都有同感,置身处处绿色、山秀海蓝的盐田,总有一种贴近自然的惬意。盐田,已建成的253公里绿道,巧妙地把这些美景串联起来,成为市民身边的福利。 据盐田区城管局介绍,盐田区的绿道网由省立绿道、海滨栈道、社区绿道以及登山道构成,每个部分都具有特色。全程33.8公里的省立绿道起点为永安社区深埋绿化点,终点在溪冲洞背村,跨越龙岗、坪山,全长约33.8公里。沿途山峦秀美,景色秀丽,繁花奇木不绝,溪流瀑布出没,是休闲锻炼的好去处;58.5公里社区绿道网络则包括辖区干道和主要社区道路,基本沿市政道路人行道建设,采用彩色沥青铺设,方便自行车骑行;海滨栈道全程19.5公里,栈道沿着盐田的黄金海岸线行走,一路串联起中英街、盐田港、大小梅沙,尽占山海之美,充满海滨风光,而又有历史人文,让市民能够在海边休闲娱乐;总长为141.5公里的登山道,包括梧桐山片区、三洲田—大梅沙片区及小三洲—小梅沙片区登山道,颇具挑战性。 盐田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09年起,盐田区和深圳市登山户外运动协会共同利用区内的登山绿道,每年举办“为爱奔跑”深圳(盐田)山地马拉松比赛,吸引全国各地马拉松高手的参与。自2011年开始,该活动与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联姻,成为壹基金公益慈善教育的支持项目。到2013年,参赛人数已达到1万人,是深圳市最重要和最多人数参与的群众体育赛事,目前已经打造成为我国著名的山地马拉松比赛,成为充分利用绿道资源的突出典范。 另一方面,盐田区也已经形成由省立绿道、城市绿道、社区绿道、海滨栈道与公共交通、自行车交通、步行交通相互贯通、无缝连接的绿色交通出行链,兼具滨海和山林特色的绿色慢行系统为市民绿色出行提供多样化低碳化选择。 2、环保为绿道“锦上添花” 风光能互补路灯、废旧汽车轮胎、枕木、环保砖……骑行在盐田区的绿道上,只要稍加留意,你就会看到这些“宝贝”。其实,这只是绿道环保理念的一个小缩影。 盐田区绿道大多沿山边、路边、水边逶迤穿行,途经大、小梅沙海域和三洲田等生态敏感地区,保护生态,绿色环保是盐田区绿道建设的重要内容。修建过程中,由于部分绿道路面基本是沿海岸所建,施工作业面非常窄,大型施工机械通常无法进入,施工均采用边挖形式,有效减少了对山体、植物等破坏,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利用现有的自然和人工植被,使绿道与周边的自然景观相协调,与健身、休闲、观光的功能相一致,展现生态休闲亲民特色。在选料方面,优先使用生态环保材料,建设可移动、可拆卸、非永久性设施。既减少了土建工程,节约成本,又做到了废旧物资的循环利用,节约资源,为绿道“锦上添花”。 有了贯穿整体的环保理念,施工过程中更是强力推进。施工中,曾在70多公里的绿道上开设多达46个工段,高峰期超过800多名施工人员,约50台重型挖掘机械同时昼夜奋战。同时,在不影响居民正常出行的条件下,采取24小时三班倒、加大机械作业面、各个不同施工工序交叉同步实施等措施,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如今,盐田区除了拥有253公里绿道,各类观景节点、休息节点、标识牌、紧急求助电话亭、消防水池等配套工程也全部完成,为广大市民绿色出行提供最大的便利。 3、公共自行车租借量破3400万次 作为全市首个实施公共自行车系统的行政区,盐田区自然走在前面。该区公共自行车系统一期投入运营,建成145个自行车自助租赁站点、6500个锁柱、5000辆公共自行车,在建成区任一点出发的300-500米范围内,均有服务站点,基本实现自行车租赁服务的全覆盖。去年,盐田区又实施了二期建设,增加41个自行车自助租赁站点、1900个锁柱、1000辆公共自行车。伴随而来的是区内公共交通、自行车交通、步行交通串连成一体化的出行微循环链的打通,“自行车+公交”绿色出行的方式满足市民多种出行需求。 那么,投放的公共自行车运行效果如何?盐田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至2014年6月底,全区共办理骑行卡6.5万张,公共自行车租借量突破3400万次,每辆车平均每天的使用频率高达9-10次之多,每天每辆车的平均使用频率已远远超过国内其他城市3~5次的使用频率,受到辖区居民的热烈欢迎。 不仅如此,2012年3月14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荣到盐田区调研,视察了盐田区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并在轻松租借、便捷骑行公共自行车后盛赞盐田区在倡导低碳生活上带了好头,强调盐田区要打造“新品质新盐田”、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滨海城区,还要切实推进低碳发展、倡导低碳生活,在“好”字上下工夫,在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绿道建设等方面为全市作示范,进一步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和民生福利水平。2012年度,该项目获得省建设厅颁发的“广东省宜居环境范例奖”。 4、一年为市民节省1620万出行费 在盐田,你时常能看到自行车发烧友穿梭在树荫庇护下的绿道,或小情侣坐在公共自行车上赏沿途山海景色,乐在其中。 “盐田区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建成后,辖区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盐田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今年3月份的统计数据,依据每日的借车人次估算,每天可减少区内出行的4.5万人次乘坐公交大巴或区内循环小巴交通工具。按每借还公共自行车一次,节省交通费用1元计算,则每月可为市民节省135万元的出行费用,一年可为市民节省1620万元的出行费用。此外,公共自行车的推广使用,居民家用电动车、自行车的保有量大大减少,车辆乱停乱放现象也有效减少。 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的实施,除解决公共交通的末端交通难题之外,还降低了城市家用摩托车、小汽车的使用量,减少城市机动车辆尾气排放污染环境问题。据测算,平均每辆自行车每天行驶20公里,而小汽车每行驶20公里碳排放量近1.54千克,以每天有5000辆自行车代替轿车出行来计算,一天可减少的排碳量为7700千克,一年就可减少碳排放量2800吨,按深圳城市绿地每年可以固定碳排放3.41千克计算,相当于增加82万平方米的绿地。可以说,盐田居民正迎来一笔民生福利。 相关链接 百万市民看盐田 市民寄语 宋桂香:我经常参加义工活动和百万市民看深圳活动,从此更多地了解深圳,为美丽的深圳多做一点贡献,望美丽的深圳明天更加美好。 包清朝:深圳这个城市非常年轻,而且充满活力,建设及环境也都非常好,这个城市很有亲切感。 李明镜:由于政府部门对市民负责,深圳的城市面貌有明显的变化,天更蓝,水更清,人的心更美。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