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宁夏:面对黄河的选择 |
作者:马和亮 文章来源:宁夏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9/5 9:48:34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宁夏引黄灌区由自流灌区和扬水灌区两部分组成,目前灌溉面积670万亩,其中自流灌区520万亩,扬水灌区150万亩。全灌区现有干支渠3800多条,5000多公里长的渠道犹如人体的条条血管经脉,连接、养育着丰腴的塞上江南。近年来,面对日趋紧张的黄河用水形势,宁夏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统一部署和建设节水型社 会战略的规划,逐步开展用水结构的合理调整和综合节水工作…… 宁夏一年可以消耗多少黄河水?普通老百姓恐怕没有多少人能够说清楚。据宁夏水利厅专家介绍,按照国家黄委会规定,以南水北调生效前为时限,国家给宁夏分配可使用年水量为40亿立方米,而且在黄河宁夏入口处和出口处专门设立计量管理单位,确保宁夏向下游按时足量交水。在国家对引黄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宁夏也制定了黄河水的分配原则。 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完善的水权分配制度凝聚着对水资源的珍惜 根据宁夏黄河干支流水资源量和可供分配水量,宁夏制定了区、市、县水资源宏观控制指标,逐级进行水量分配;根据区域水资源量及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状况,科学地进行各行业、各部门间的水量分配。宁夏政府或其授权单位负责干流支流间、地市间、灌域间、行业间的初始水权分配;县(区)间的初始水权分配由各市政府或其授权单位负责。 在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的原则下,当黄河可供水量不能满足用水需求时,根据分配给我区的水量,实行总量控制,将可分配引水量核定到各干渠取水口作为取水权,将各干渠受益的市县用水量核定到干渠支渠口作为用水权,超指标的供水不予保障,并实行加价收费的办法。同时规定,灌区下游、干渠梢段禁稻区一律按旱作物配水,以此促进灌区种植结构的调整;井渠结合灌区相应核减渠道供水量,按机井控制面积在水量分配中相应核减渠道供水量。 同时,同比例丰增枯减。当黄河来水水情发生变化或黄委会下达的月、旬分配水量指标变化时,各干渠日引水量按相应比例调整,保证灌区上下游公平用水。 此外,还制定了优先保证扬水灌区的用水原则。固海、盐环定、扶贫扬黄灌区地处我区中部干旱带,扬黄水主要解决当地群众人畜饮水、农业生产关键期及维持生态稳定用水,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受输水能力的限制,扬水灌区单位面积用水量较少。因此,在水量分配上,优先保证扬水灌区的用水。 生态补水: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性选择 宁夏地处西北干旱地区,降雨有限,蒸发强烈,当地水资源量少质差,生态用水问题的解决,必须依赖过境的黄河水。唯黄河而生存、唯黄河而发展是宁夏独特的区情。 生态用水从大的类型上划分,可分为传统生态用水(如河湖湿地用水),生态开发用水(如沙湖、鸣翠湖等旅游生态湖泊),景观开发用水(如河西总排干银川段),都与生态紧密相关,且会消耗一定量的水资源。 宁夏对水资源的需求,过去仅局限在生产与生活的范围,用水结构严重失衡,其中农业用水约占95%,工业用水约占3%,其余2%为生活、生态用水。对经济结构只是考虑到诸如城市化、三产比重增加和高新技术产业、环保产业发展等一般变化。对经济结构、经济布局可能因发展战略调整和生态用水增大而导致的大量农业用水向非农领域转移这两个影响因素考虑较少。随着宁东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的加快,贺兰山东麓、中部干旱带优质特色种植(葡萄、马铃薯、硒甜瓜)规模的扩大,宁夏生态环境建设、生态修复、生态恢复和水土保持工作、河道治理等对水资源的消耗愈来愈显重要。而在过去的发展经验教训中,往往是城市、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农业用水挤占生态用水,最终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贻误发展机遇。黑河流域、河西走廊的民勤在这方面的教训尤为深刻;腾格里沙漠逼近、翻越贺兰山,也在时刻警示我们。 自2003年以来的连续4年,宁夏利用农田灌前黄河水情较好这一有利时机,合理安排生态环境用水,通过提前向湖泊湿地补水,解决林草地的用水等措施,在保证农业灌溉用水的前提下,很好地兼顾了生态用水,由昔日忽视生态环境用水完成了向保障生态环境用水的战略性转变。据统计,2003年给湖泊补水2667万立方米,2004年、2005年分别向湖泊补水3027、5199万立方米,2006年到目前为止,已累计向湖泊补水2065万立方米,生态用水呈逐年增大的趋势。这些水量的补充,对当地水资源保护利用、保障生态环境需水、生态自我修复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区域小气候的改善、流域水循环的可再生性维持,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基础。 景观水面:重大洪灾面前的民心工程 同时,生态补水也不可避免地要消耗一定的水量,尤其是像宁夏这样降雨稀少、蒸发强烈的干旱地区,更是如此。但对干旱地区的生态用水,要客观、辩证的去看待。据专家论证,宁夏的百万亩水稻,就是百万亩湿地,通过蒸发,增加了空气中的含水量,改善了人们及宁夏万物的生存环境。7月14日至15日的暴雨引发了大洪水,地处大武口的星海湖拦蓄洪水1200万立方米,防洪、调洪功能彰显,防洪能力由综合整治前的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当地一位干部说,星海湖在这次防洪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是民心工程、环保工程、美化工程,而且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防洪工程、德政工程。没有星海湖,我们现在的损失将不堪设想。阅海、沙湖、镇北堡拦洪库所发挥的作用,在当地更是有口皆碑。这里特别值得提起的是两点:一是近年来尽管我们对一些生态湖泊进行了扩整,但是至今水面没有达到上世纪70年代宁夏引黄灌区七十二连湖的积水面积;二是由于宁夏争取了一系列的节水措施,既确保了农业灌溉用水,也保障了湖泊湿地补水,同时没有突破国家黄委会给宁夏分配的水量指标。 水权有偿转换:实现用水制度改革的突破 将农业灌溉用水指标向工业实施水权有偿转换,将获取的资金反哺农业,是宁夏在用水制度上的重大改革和突破。 截至目前,宁夏三个水权转换项目节水改造工程已全面开展,根据三个水权转换项目的《可研报告》及《协议书》中确定的节水目标和资金拨付进度,2004年春季至2005年春季完成干渠砌护31.9公里,建筑物改造10座,支渠砌护72条;2005年春季至2006年春季完成干渠砌护44.9公里,建筑物改造4座;发展井渠管灌3.1万亩,小畦灌0.5万亩,滴灌0.25万亩,今年4月底以前已全面完成。按照工程实施进度,到2004年底实现年节水1080万立方米,占计划节水总量的20%;至2005年底,实现年节水2690万立方米,占计划节水总量的50%,累计实现节水3770万立方米,占计划节水总量的70%;至2006年底,完成三个水权转换项目节水工程,将全面实现年节水5388万立方米的目标。(记者 马和亮)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