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水共治”的政策背景下,浙江农林大学“五水共治”暑假实践团队利用暑期时间对苕溪流域进行走访宣讲和问卷调查。该活动旨在对苕溪流域水体质量状况,以及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有一定的了解,为“五水共治”的推广与普及做出一定的贡献。

在指导老师陆张维的带领下,同学们沿着苕溪流域选取了四个站进行调研。从苕溪上游的的高虹镇上到陈家坎村里,再到中游的临安市青山湖街道雅观村和下游的民主村,我们兵分多路,两两搭档进行随机问卷的发放和寻访。沿途我们拍下了苕溪流域上游,中游和下游的水质状况还随机采访了当地民众了解水质的变化对他们生活生产的影响。

在高虹镇,我们采访了一家鞋店的老板和老板娘,他们表示对水质的变化很是关心,对前期电视、报纸上大力宣传的五水共治政策有所耳闻,但是关于五水共治的细节还是不大清楚。在采访中,鞋店老板说:“虽然现在苕溪流域的水质比污染最严重的时候改善不少,主要得益于沿途污染严重的工厂被叫停的叫停,迁址的迁址,整改的整改。但水质的改善确实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鞋店老板娘还提到:虽然工业污染开始得到有效的遏制,但是河道里的生活垃圾还是或多或少存在,让路人看了心中很不是滋味。随手乱扔垃圾不仅煞风景还会对水质产生不小的污染,在此我们倡议人人都担当起自己的责任,身体力行,从小的习惯抓起。

陈家坎村属于苕溪流域的上游地段,我们在寻访中注意到那里山清水秀,河水清澈见底,河边有洗衣的村民,一派自然风趣。但是一到苕溪水域下游,水质明显变差,河水发黑甚至发臭。正在中游钓鱼人告诉我们,这里的水从2000年就开始慢慢变差了,现在钓鱼只是钓一种以前的感觉,水质越来越差了,鱼是越来越少了。村民王大伯还抱怨道,附近的水塘里也不能再养鱼了,只能养养鸡鸭谋点收入了。水质污染不仅给村民的日常生活带来影响,还降低了其收入。
在青山湖街道雅观村的采访中,一位退休老党员语重心长地说:“苕溪水质污染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附近民众看在心里但是没有说话。不是民众不关心水质问题,而是觉得自己的能力微弱。政府和环保部门在整治污水问题的时候没有严格把关,处罚只是手段不是目的,重要的是把污水整治好。”以前我们只是从报纸上看到有些工厂买了污水处理设备当摆设,在村民的爆料中才知道也确有其事。

实地调研采访和后期的问卷调查分析,我们从不同的人那里更全面地了解了苕溪水质情况,集大众之智慧,归纳了如下解决方案。一、执法部门应该加大对造成水污染的企业的处罚力度。二、形成群众举报和媒体曝光机制,让违法排污企业无可乘之机。三、鉴于临安市高虹镇以节能灯生产为主要产业,而它的生产需要使用金属汞,固加强产业工艺改善和起用处理污水设备尤为重要。四、群众要多了解五水共治的政策的同时自身不破坏水质环境也监督别人保护水源。
浙江农林大学环资学院 庞海燕/文 庞海燕/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