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贵州全力呵护"地球之肾"现"人来鸟不惊"美景
作者:杨云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0/20 15:02:47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图为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杨云 摄)

  “咔咔咔”!来自国内外的摄影爱好者和游人用相机记录着一幕幕人鸟和谐的完美图画。在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几只黑颈鹤正在湖边农田里悠闲觅食。相隔仅数米,草海周边的村民赶羊放牧,犁地种菜。人来鸟不惊!

  “黑颈鹤,素有‘鸟中大熊猫’的美誉,目前全球仅存7000余只,多年来稳定在1500只以上飞到草海越冬。”草海管理局旅游开发办副主任李杰说,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和管理,草海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日趋好转,草海水面及湿地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保护,水生植物、鱼类、浮游动植物等生物资源逐渐增多,一派勃勃生机,成为理想的湿地观鸟区。

  湿地是位于陆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是生物多样性的摇篮,拥有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是一种独特、多功能生态系统,在生态平衡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被誉称为“地球之肾”。

  目前,贵州已经建立草海等6个湿地类型保护区,石阡鸳鸯湖、威宁锁黄仓、六盘水明湖、余庆飞龙湖等4处湿地进入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思南百鹭湖、贵阳阿哈湖等16处湿地向国家申报了国家湿地公园。近年来,贵州共争取到中央湿地保护建设项目15个,资金总额近8000万元;地方财政用于湿地保护和建设的资金达到21.1亿元;企业参与投入湿地保护建设资金达10.2亿元。

  贵州组织编制的《贵州省湿地保护发展规划》已通过省直相关部门和专家评审,目前已经按规定上报贵州省人民政府。贵州省人大常委会2013年组织启动起草的《贵州省湿地保护条例(草案)》文本经过7次修改,已基本成熟,有望列入2015年立法计划。贵州省构建全省湿地保护网络体系,让湿地保护有法可依。

  据了解,贵州省林业厅已完成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将贵州全省湿地划分为39个单独区划的湿地区和88个以县域为单位区划的零星湿地区,贵州湿地总面积20.97万公顷,其中自然湿地面积15.16万公顷、人工湿地面积5.81万公顷。建立了湿地资源数据库,为湿地自然保护区与湿地公园建设、开展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及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014年,贵州又向国家林业局新申报国家湿地公园15个,审查通过省级湿地公园2个。此外,贵州省湿地保护中心挂牌成立,全省5个国家湿地公园也成立了保护机构。目前,贵州省正按照《贵州湿地保护工程中长期规划》(2010-2030年),在建设国家级湿地公园基础上,启动省级和县级湿地公园建设,逐步构建全省湿地保护网络体系,提高贵州省自然湿地保护率。

  地处云贵高原的贵州,有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4类丰富的湿地资源,发挥着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在维持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贵州湿地资源独特、类型多样、生物资源丰富、生态地位重要,在维护全省气候安全、粮食安全和水环境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着很大的生态经济价值。”业内专家认为,在维护湿地生态平衡、保护湿地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贵州通过建立湿地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小区等保护体系,适度发展湿地生态旅游,展示湿地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湿地文化,并充分发挥湿地公园在湿地休闲、湿地科普教育等方面的作用,最大限度发挥湿地的经济、社会效益,极大提升了生态竞争能力。(杨云)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