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中国首个绿色GDP报告出台背景:历两年风雨终面世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9/7 20:06:03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潘岳与邱晓华指出,这次核算得出的结果虽不完整,但也足以对现实全貌有所估计。这些数字再次证明了,环境危机正在越来越严重地制约经济发展。在传统工业化模式下,不断增长的GDP数字,是建立在资源环境和公众健康不断透支的基础之上的。这种高消耗、高污染、高风险的发展方式虽然起到过应有的历史作用,但在今天,中国经济已经进入资源能源瓶颈时期,不能承受资源衰竭造成的风险;社会又进入了人均GDP1000-3000美元的矛盾多发期,不能承受环境污染引发的社会问题。党中央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随后又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中国政治思想领域内的一次重大升华,是中国由传统工业化模式向新型工业化模式飞跃的一个重大契机。但是,任何好的理念都必须有坚实的制度来支撑。如果不能够建立一套全面客观的经济发展的衡量指标体系,就无法完成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的既定目标。

    据介绍,2006年7月初,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在北京联合召开了该项目成果专家评审会。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院士和专家组成的评审组对该项研究给予了高度评价。专家组认为,项目提出的核算技术和方法体系基本科学合理,为建立环境经济核算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于环境与经济综合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研究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在中国环境污染经济核算方面具有开创性和标志性意义,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这项工作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和国际社会的支持。国家科技部和财政部启动了科技攻关和专项研究课题,世界银行专门设立了技术援助项目。联合国环境署、统计署、亚太经社会、欧盟、挪威、荷兰以及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等对中国开展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给予了肯定和鼓励。

    此外,为了配合国家开展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北京市、天津市、重庆市、河北省、辽宁省、安徽省、浙江省、四川省、广东省和海南省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试点工作。调查了辖区内30%的重点工业污染企业、所有的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以及3万个左右的家庭,调查还涉及到除环保和统计部门以外的卫生、农业、水利、城建、交通等相关部门。目前试点工作进展顺利,预计年底前完成试点工作。

上一页  [1] [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