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利马12月1日电(记者刘隆)12月1日至1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0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10次缔约方会议将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此次大会的主要目标之一是为预计明年年底达成的新协议确定若干要素,这些要素涉及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资金支持、技术转让、能力建设等方面。
记者梳理了与气候大会有关的10个关键词,以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即将到来的利马气候大会。
关键词1:《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于1992年5月在联合国纽约总部通过,同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期间开放签署。《公约》于1994年3月21日正式生效,奠定了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法律基础,今年恰逢其生效20周年。
关键词2: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从1995年起每年举行一次《公约》缔约方大会,简称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以评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进展。
1997年在日本京都举行的第三次缔约方大会通过了《京都议定书》,使温室气体减排成为发达国家的法律义务。
关键词3:《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下称《议定书》)于2005年开始生效,它为发达国家及欧盟设立了强制性减排温室气体目标。根据《议定书》,在2008年到2012年的第一承诺期,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其中欧盟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
2012年在多哈举行的《公约》第18次缔约方会议暨《议定书》第8次缔约方会议通过了《京都议定书》修正案,从法律上确保了该《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在2013年实施。
关键词4: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公约》指出,历史上和目前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最大部分源自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排放仍相对较低,因此应对气候变化应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根据这个原则,发达国家应率先采取措施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有关资金和技术。发展中国家在得到发达国家技术和资金支持下,采取措施减缓或适应气候变化。
关键词5:巴厘路线图
2007年12月,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了“巴厘路线图”,为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的关键议题确立了明确议程。
依据“巴厘路线图”,签署《议定书》的发达国家要履行《议定书》的规定,承诺2012年后大幅量化减排指标。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和未签署《议定书》的发达国家(主要指美国)要在《公约》下采取进一步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这就是所谓“双轨”谈判。
关键词6:德班平台和绿色气候基金
2011年南非德班气候大会通过了《议定书》工作组和《公约》长期合作行动特设工作组的决议,建立德班增强行动平台特设工作组,负责2020年后减排温室气体的具体安排。
同时,会议还决定正式启动绿色气候基金,确定该基金为《公约》框架下的金融机制操作实体,成立基金董事会,并要求该董事会尽快使绿色气候基金可操作化。
关键词7:基础四国
2009年11月,中国、印度、巴西和南非这4个主要发展中国家在北京召开会议,协调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中的基本立场。这四国在此后的气候大会及谈判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被国际社会冠以“基础四国”。这一名称来源于这4个国家的英文首字母缩写。
关键词8:《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
2014年11月12日,中美共同发表《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
美国计划于2025年实现在2005年基础上减排26%至28%的全经济范围减排目标并将努力减排28%。中国计划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并计划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
关键词9:2摄氏度全球温度升高目标
2009年,欧盟提出的这一目标开始被热议。该目标是指参照18世纪工业化前的全球气温水平,到本世纪末将全球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以避免气候变化的灾难性影响。全球温度升高目标是联合国气候谈判的核心议题之一。
关键词10: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
《公约》缔约方将于明年年底在巴黎再次举行气候变化大会。这一会议事关重大,届时有可能就2020年以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达成新协议,对相关国际合作做出安排,从而决定未来几十年的国际气候政策走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