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4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1/4 15:14:24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日 本 首次发现大爆炸之后宇宙中最初诞生的巨大质量星的痕迹,成功验证了能够严密记述黑洞力学现象的新理论,成功发射小行星探测器“隼2”。 葛进(本报驻日本记者)日本国立天文台的研究人员观测到质量为太阳8倍以上的大质量星诞生不久的形态。大质量星周边围绕着高温水蒸气形成的回旋型圆盘,这种通过回旋气体圆盘将物质集中在一起的方式与太阳等中小型星球的形成相同,也解开了以往人们一直困惑的大质量星形成之谜。 5月24日,日本陆地观测技术卫星“大地2号”由H2A火箭发射升空。该卫星主要用于调查灾害和地壳变动、环境破环等情况,采用雷达探测模式,设计寿命5年。 日本的一个研究小组通过计算机成功验证了能够严密记述黑洞力学现象的新理论。该验证与以往的各种验证都不相同,超越了爱因斯坦的一般相对论理论的范畴,还引入了重力量子力学的概念。 九州大学与东京工业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分析月球探测器“辉月姬”的观测数据判明,远古时月亮由于存在强磁场,其转轴与现在的有45至60度的偏差,因此那时的月亮看上去与现在的有很大的不同。 日本国立天文台的研究人员首次发现大爆炸之后宇宙中最初诞生的巨大质量星(约为太阳质量的100倍以上)的痕迹。巨大质量星被认为是宇宙诞生之后各星体与元素合成的出发点,而该发现有利于为探寻巨大质量星的进化提供依据。 10月7日,日本使用H2A火箭发射了气象卫星“向日葵8”号,该卫星主要用于生产生活和防灾。而此次发射也是日本H2A火箭连续第19次发射成功。 东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天文望远镜“昂”成功观测到宇宙大爆炸七亿年后的银河。该成果有望为揭开宇宙诞生后数亿年到十亿年之间发生的宇宙再电离现象提供依据。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的小行星探测器“隼2”12月3日发射升空。该探测器将对离地球3亿公里远的小行星1999JU3进行探测,并计划于六年后返回地球。 巴 西 成功发射了该国首枚配备液体推进剂发动机的试验性运载火箭,首次在自然条件下测试L5型火箭发动机。 邓国庆(本报驻巴西记者)5月,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宣布,与波音公司已就合资建立生物燃料研发中心签署了谅解备忘录,该中心旨在为航空领域可持续生物燃料链的建立开发而提供所需的知识和技术。该中心位于圣若泽杜斯坎普斯的科技园区内。通过合资建立生物燃料研发中心,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和波音公司郑重承诺在巴西打造一个成功的可持续航空生物燃料产业。 巴西航天部门于9月1日成功发射了该国首枚配备液体推进剂发动机的试验性运载火箭。巴西航空航天研究所发布的消息称,此次发射是在该国东北部马拉尼昂州的阿尔坎特拉发射中心进行的,其主要目的是测试巴西完全自主研发的L5型火箭发动机及乙醇与液氧推进剂的性能。此次发射的火箭型号为VS-30 V13型,是一枚亚轨道火箭(即飞行距离不满一整圈太空轨道),其飞行时间为3分34秒。 飞行测试期间,专家们对巴西北里奥格兰德州联邦大学研发的全球定位系统,以及巴西航空航天研究所制造的航天器安全装置进行数据收集分析,为今后发射亚轨道航天器和卫星积累经验。据专家介绍,这是巴西首次在自然条件下测试L5型火箭发动机。与以往相比,此次发射使用的液体推进剂能够更充分地燃烧和推动火箭,有助于提高火箭的有效载荷及入轨精度。 以色列 成功制造发射先进军事、通讯卫星,强化与欧洲空间局合作,加强无人机研发和国际市场开拓。 冯志文(本报驻以色列记者)3月,以色列和意大利启动联合科研项目,共同研制300—100瓦低功率运行微卫星电动推进系统。该合作科研是以色列航天局和欧洲空间局合作协议的一部分。 4月9日,以色列成功发射全天候军事观测卫星,这颗名为“地平线10号”的军用卫星具备超强全天候拍摄能力,能够在任何条件下获取高质量的精确图像,有效提高了以色列的情报搜集能力。 9月1日,俄罗斯在位于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发射场使用“天顶”火箭,将以色列“阿莫斯”-4(AMOS-4)通信卫星送入太空。AMOS系列通信卫星由以色列航空航天工业公司(IAI)研制,造价约3.65亿美元,重约3.4吨、设计工作寿命至少12年,计划定位在东经65度的地球同步轨道上运行,为俄罗斯、中东、东南亚和中亚等国家和地区提供直播电视、VSAT(卫星小数据站)和宽带互联网等服务。 11月,以色列举办国际无人机展览,来自世界各地的40余家企业展示了多种无人机系统产品。以色列航空工业协会在本次展会上首次展出“超级苍鹭”HF无人机,该型无人机能在万米以上高空完成约45小时飞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