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何以"珠海蓝"?生态文明制度创新领跑全国
作者:罗文范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6/8 18:58:42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产业升级 “三高一特”推动绿色崛起

得益于“三清”工作,高栏港经济区收回某公司的70公顷用地,承接了四个新项目,其中包括全球500强之一的路博润公司,仅2014年1月—10月,该公司就累计产值达5.3亿元,同比增长553.6%。

这是珠海通过“三清”(清土地、清项目、清政策)工作为经济发展腾出空间、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典型。

官方数据显示,近年来,珠海共清理土地11916宗,清理出项目2694个,使不少符合“三高一特”(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高端服务业、特色海洋经济和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方向的优质项目落地。

践行生态优先,经济发展是关键。多年来,珠海自觉不自觉地走出了一条没有拼环境、拼资源、拼速度、拼汗水的发展道路,走出了一条非传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的道路,成为国内生态环境最好、低端产业集聚最少、土地开发强度最小、人口密度和素质最均衡、社会最和谐的城市之一。

以产业政策为导向,以产业园为依托,高标准设立产业准入门槛,珠海重点发展“三高一特”现代产业,使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不断优化。

如今,辽阔苍穹,有珠海制造的大飞机振翅翱翔;碧波万顷,有珠海制造的无人船“乘风破浪”。2014年,全市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0.1%,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4.7%,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升至57.6%。今年以来,这种发展趋势不断延续,“三高一特”成为珠海经济的主要增长点。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生产方式、产业结构必须向绿色化、高端化加快迈进。据珠海市环保局介绍,目前该局已制定了招商引资预评估机制,在招商引资阶段便对项目的清洁技术水平、生态环境和能耗指数、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量化评价,严格项目准入门槛,进一步从源头保证珠海产业高端化,依法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全民参与 生态自觉引领绿色新风

情侣路沿线的绿道上,不少背包客骑着自行车,在绿树红花之间畅游;梅华路上,全市首个现代有轨电车系统正在加紧调试,不久后,蓝白相间的有轨电车将沿着草坪一路疾驰,“飞入”寻常百姓家。

自行车租赁系统、现代有轨电车的建设,正是珠海以人为本、打造绿色交通,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的缩影。按照计划,到2020年,全市公交出行比例达到30%,其中轨道交通和中运量系统占据30%。

共建美丽珠海,共享美好生活。政府引导、市场响应、公众参与——珠海市把培育生态自觉作为构建全民参与的核心内容,渗透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模式中,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

在具体的实践中,珠海通过完善公共交通的配套引导市民绿色出行;通过制定节能环保标准引导企业推动绿色建筑;通过开展生态环境意识教育增强人们的生态自觉,努力将生态文明的理念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推动生态文明成为主流价值观。

比如在绿色建筑方面,珠海规定,政府投资工程、大型公共建筑达不到绿色建筑强制性标准要求的,不得出具竣工验收合格报告;没有通过绿色标识认证的,房地产登记中心不得办理确权,以刚性约束提高绿色建筑的推广程度。 按照计划,到2020年底,全市50%以上的新建建筑要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

以学校、社区等为细胞,珠海共创建各级“绿色学校”165所,“绿色社区”61个,生态环境基地16个,形成了从学校到社区、从家庭到社会全覆盖的生态文明教育网络。

一种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正在逐步形成,这种自觉追求将凝聚成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大公约数,推动珠海蹄急步稳地迈向“生态文明新特区、科学发展示范市”。

■故事

莲洲镇村民:有了生态补偿 日子越过越舒坦

“现在每年镇账户上多了2800万元的生态补偿专项资金,我们可以用这些钱来改善民生,提高村集体的收入,实在太好了!”珠海市斗门区莲洲镇相关负责人对生态补偿机制竖起了大拇指。

作为全市重要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和基本农田保护区,莲洲镇为保护生态环境而牺牲工业发展,在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被入不敷出的财政收入所困扰。眼看着别的村子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不少莲洲镇的村民眼红。

改变发生在2014年。珠海按照“因地制宜,分类考核”、“谁受益,谁补偿”和“补偿与激励相结合”三大原则,首次对莲洲镇设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首批2800万元资金悉数到账。

有了这笔资金后,莲洲镇一方面加大对教育、社保、农业、卫生等基本民生事项的投入,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另一方面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激发农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以前总觉得守着生态环境没用,没想到生态环境也是一种生产力。”一名镇干部说,近年来,莲洲镇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和生态旅游业,大力推进幸福村居建设,打造生态文明风貌特色镇,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以莲洲镇莲江村为例子,笔者了解到,该村在整合莲江村旧村落和生态环境资源基础上打造了“十里莲江”生态旅游项目,通过土地流转、门票分成、吸收就业、客栈经营、农产品销售等五个渠道提高莲江村村民收入,富农惠农成效明显。

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在尝到生态保护的“甜头”后,莲洲镇更加积极保护生态环境。一名镇干部告诉笔者,市财政局每年还会对生态补偿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考核,生态保护得越好,下一年该镇的补偿资金越多。“现在镇里环境好,大家腰包也鼓起来,日子也越过越舒坦。”一名村民笑着说。

以生态补偿机制为抓手,珠海谱写了“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新篇章,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专家点评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王奇

引入生态+思维 推动绿色发展共建共享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制,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珠海将生态文明的理念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具有很强的示范意义。

从目前来看,珠海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生态文明法规体系,下一步应该加强对现有法律的生态化改造,同时制定与生态文明制度考核、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等制度相关的法律条文,巩固其发展成果。

立法重要,但要让法律富有生命力,更重要的环节在于如何执法。随着对环境污染犯罪打击力度的增大以及环境污染类型的增多,不少案件还存在取证难、鉴定难、认定难的问题,这给包括珠海在内的全国各大城市处理环境污染犯罪带来了挑战。未来,珠海还需要进一步加大人力、物力以及科研技术的支撑,以“零容忍”的态度向污染宣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和服务。

另外,珠海目前也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体系。值得注意的是,生态红线是一个地区发展的生命线,所有的规划都应该以生态红线为基本前提,在此基础上才能推动“五规融合”,实现“一张蓝图管到底”。

生态文明建设人人有责。我希望珠海充分运用生态+的思维,进一步将生态文明的理念渗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实现城市共建共享的目标。目前珠海在环境信息公开等方面做得比较好,下一步还应该扩大公开的范围,比如能否制作珠海污染企业地图,通过网站、微博等渠道实时公布污染企业的排污状况,让这类企业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倒逼产业的转型升级。

上一页  [1] [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