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鸣而过的乌鲁木齐河,对首府百姓并不陌生。这条养育乌鲁木齐及下游区域上千万人的“母亲河”,从我们的眼睛望去,还很清澈。但是,上溯乌鲁木齐河,记者的心情却越来越沉重。 金秋时节,记者随我区负责世界自然基金会牗WWF牘项目的科研人员,沿着乌鲁木齐河源头驱车前行;只见滚滚烟尘不断升腾,弥漫天空,那是建在乌鲁木齐河边的一座水泥厂。明眼人凭直觉都能断定这样的工厂对乌鲁木齐河直接构成了污染。 乌鲁木齐河的发源地———一号冰川,情况又如何呢?
脆弱植被加速消亡
一号冰川的存在,孕育了湍流不息的乌鲁木齐河。 记者来到天山一号冰川,这里一片喧嚣。 这片高达4200米海拔的雪域,空气稀薄,气候寒冷,植被生长缓慢,生态异常脆弱。 记者心疼地看到,就是在如此脆弱的生态环境下,几台大型挖掘机正轰轰隆隆地开挖草地,绿绿的草地被一块一块地挖掉,周围已是满目疮痍,沙土成丘。 在另一片草滩上,今年呼噜噜冒出的近百个蘑菇大棚黑烟滚滚,气味呛人。乌鲁木齐市政府已经明令禁止在一号冰川种植蘑菇。种植户在已经拆迁的蘑菇大棚原址上,燃烧着数不清的“蘑菇棒子”;大棚周围还堆放着种蘑菇的废弃物,覆盖了大片绿色草地,很多草已经枯死。种蘑菇的老板声称是萨尔达坂乡萨尔乔克村允许他们租赁这片草场的。记者追问他们为什么选择在这么远的地方种蘑菇,他们说,“这里没污染啊,蘑菇长得好啊。”孰不知他们正是这片原本纯净的土地上污染横生的祸首。 那些撤走的蘑菇大棚原址上,草场“白斑”片片,被烧焦干枯。这些荒芜的草地,还能长出新绿吗?面对一片狼藉,记者不由得担心,一段时日后,会不会又有新的急功近利者巧立名目?更令人担忧的是,待到造成危害被叫停之时,一号冰川受到的劫难却是致命的。 在一号冰川门票收费站附近,记者看到很多摆地摊儿的人,正在拼力叫卖他们手中的雪莲和红景天。 当地牧民告诉记者,近年上山挖药材的人越来越多,一号冰川的植被破坏严重。他们反映,盗挖者挖下来的雪莲和红景天成堆成堆的,然后成箱成箱地卖给游客。 记者看到,一些用于旅游经营的马匹就斜插过草场上山了,马蹄踩踏,植被被毁。羊群挤满了山坡,草被吃得看见了地皮。 记者在一座毡房门前,见到了46岁的当地牧民玛那提。她指着不远处的山告诉记者,“我们家是1974年搬来的,那时候,连山脚下都长满了雪莲。现在冰川脏脏的,雪化了,草没了,雪莲只有在很高的地方才能看到。你看,到处都在挖地,这是我们承包的草场,我们很想保护它,可我们实在没办法,想管也管不了。” 新疆农业大学林学院教授谭敦炎,研究雪莲和红景天已有十几年。10月16日,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一号冰川的植被变化,痛心地说,“现在一号冰川只能见到没开花的小植株的雪莲和红景天了,基本都被挖光了。” 当记者询问还能再长出来吗?谭敦炎说,“雪莲是多年生植物,开花期挖掘,就无法再靠种子繁殖,红景天是靠根部繁殖,现在盗挖者采走了雪莲花,挖走了红景天的根,完全断绝了植株的再生条件。”他叹息着:“现在我们做课题研究,在该地区要找到比较合适的植株来观察其生长特性非常难,不是中途被盗挖,就是被牲畜吃掉了。”
一号冰川变薄了
目睹一号冰川恶劣的环境现状,记者心急如焚,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愿望,继续深入调查和探究人为因素给一号冰川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力图通过专家学者寻找到有效解决的办法。 记者在中科院天山冰川观测站了解到,近年来一号冰川的消融速度明显加快,一号冰川变薄了。 天山一号冰川位于乌鲁木齐市区西南120余公里处的天格尔山,长约2.4公里,平均宽500米,其周围分布着大小76条现代冰川。 9月27日,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天山冰川观测站站长李忠勤。 李忠勤说,后峡建起的厂矿如水泥厂、发电厂、电石厂等排放的气体加剧了温室效应。根据观测模式,冰川加剧消融的趋势是长期的,人为因素和温室效应会有叠加作用。1958年以来,一号冰川平均面积缩小14%,厚度平均减薄11米,大气温度平均升高0.8℃。1993年天山一号冰川分裂为两条冰川,分裂后10年,西支退缩近60米,东支退缩35米多。雪线有升高趋势,冰川融水一直在增加,消融量翻了一番,蒸发也在加快。这对不能再生的高山植被破坏是很严重的。 此外,李忠勤还对水源地建污染性厂矿,致使废水源源不断注入河流,对水源造成污染的状况深表忧虑。 作为一名专门从事冰川观测研究的专家,他建议,政府应当出重拳彻底整治乌鲁木齐河水源地的污染问题;另一方面开展人工增水工程,以增加冰川积雪。同时,对重点水源保护区内的土地实行“不开发”制度,以保护水源地上游的生态环境。 在中科院天山冰川观测站,记者记录下这样一组数据:乌鲁木齐河河源区冬季和年平均温度比以前高出0.5℃-0.8℃,夏季和年平均降水量比以前高出68.2-93.9毫米。1986年以来,冰川年平均流深比以前翻了近一番。 新疆农业大学林业工程学院讲师孙宗玖在对一号冰川植被的动态观测中发现,这里的植被生长势减弱,比例减少,生物量不断降低。他说,一号冰川只适合7到8月份放牧,而今,牲畜6月就上山了,转场推迟到9月底。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