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洪湖6月12日电 记者田豆豆报道:今天下午,湖北省荆州市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洪湖投放了300万尾鱼苗,促进洪湖生态恢复,荷兰海尔德兰省省长康尼尔杰一行也参加了这一活动,康尼尔杰说:“世界环境是一个整体,我们很高兴看到洪湖在治理污染,恢复生态方面取得的成就,这也给我们一个很好的观摩机会。”
洪湖是中国第七大淡水湖,位于长江中游北岸,素称“中南之肾”的美称,已被列入《中国重要湿地名录》。但由于多年来过度发展围网养殖和周边工业、生活污水的污染,洪湖生态遭到严重破坏.2000年以来,洪湖局部区域水质出现劣五类;洪湖栖息的水禽由167种减少到2005年的40种左右;每年来洪湖越冬的候鸟,由原来的数万只锐减到不足2000只;天然鱼类由1964年的74种,减少到50余种;水生植物由472种下降到98种。
2004年,湖北启动了国家林业局洪湖湿地保护与恢复示范工程,总投资1177万元,在洪湖水域建设了5000亩的生态恢复示范区,当年冬季,示范区内冬侯鸟由2003年的2000只左右上升到2006年的63000只左右,沉水植物覆盖率由32%上升到95%,挺水植物由100亩上升到近3000亩,恢复效果十分明显,在国内外引起极大反响。2004年,洪湖又启动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洪湖生物多样性保护与重建江湖联系项目,将隔断长江与洪湖的水闸在鱼汛到来前开放,恢复其被破坏的鱼类物种。2005年起,湖北开始全面抢救性保护洪湖湿地,到2006年底拆除全部围网37.7万亩,共投资7000余万元用于对渔民的安置补偿等。在此基础上,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将洪湖自有的某些净水功能较强的水草人工补种到重点区域,增强其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同时在洪湖捕捉大尾种鱼人工繁殖后将鱼苗投放回洪湖自然放养。此次投放是洪湖自然保护区成立以来的第六次投放。
洪湖湿地保护工作还得到了WWF、GEF、湿地国际、汇丰银行、“自然之友”等许多国际组织的关注和支持,目前洪湖水质已经恢复到二到三类,天然动植物也有明显增加,洪湖最具代表性的莲叶接天美景已经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