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7月3日电(记者 李荣)农业部东海区渔政渔港监管局3日在长江口和杭州湾启动新一轮渔业水域的生态修复。今后3年将持续进行东海渔业资源的人工增殖放流。
农业部东海区渔政渔港监管局局长李富荣说,近年来,由于酷渔滥捕、环境污染、工程建设等多方面原因,东海区海洋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破坏,水域“荒漠化”程度日益严重。保护海洋生态资源、修复生态环境、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紧迫任务”。
据介绍,近年来国家采取了诸如设立“经济幼鱼保护区”、实施伏季休渔制度、开展查处非法捕捞专项行动等一系列措施,有效地延缓了资源衰退的趋势。
为了进一步修复海洋生态环境,恢复渔业资源,东海区各地近年来纷纷开展了对鱼、虾、蟹、贝等品种的人工增殖放流活动。放流数量累计超过20亿尾(只)。有些品种已有了明显的恢复迹象。
据农业部东海区局有关人士介绍,从今年起至2009年的3年间,利用渔业生态补偿款,加上其他配套资金,东海区将开展新一轮的增殖放流。今年将投入550多万元用于长江口、杭州湾的人工增殖放流。在3日的启动仪式上,共放流了大黄鱼苗、黑鲷各8000尾;海蜇苗15万只;梭子蟹苗1万尾和其他一些鱼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