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对话人物
毛如柏第十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1938年5月生。曾任西藏自治区区委副书记,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建设部副部长;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区委书记、常委,第八届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2002年4月任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共第十五届中央委员;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对话人第十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毛如柏
采访人 本报记者 郭薇
点击一
焦点关注淮河辽河水污染防治成效
关键思路 水污染防治取得积极进展,但形势依然严峻
记者:淮河、辽河流域一直是我国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全国人大环资委前一段组成淮河、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跟踪检查组,对两个流域进行了实地检查。请问检查结果怎样?
毛如柏:总体上说,淮河、辽河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经过综合治理,淮河、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与治理前相比,两个流域的污染物排放量已有所下降,水质缓慢好转。
“十五”期间,国家对淮河、辽河水污染防治的力度更大、措施更实,淮河、辽河流域分别完成治理投资计划144.6亿元和64亿元,完成治污项目342个和95个,新建城镇污水处理厂66座和19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410万吨/日和242万吨/日。
淮河流域2006年主要污染物COD入河排放量比1993年削减了43.3%,省界断面Ⅲ类水质比1995年上升了8.6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比1995年下降了26.7个百分点;辽河流域2006年COD排放量比1995年削减了20.5%,省界断面劣Ⅴ类水质比例虽然没有下降,但污染物浓度有所降低,部分支流与河段水质有所好转。
记者:检查组从支流到干流、从上游到下游、从工业污染到生活污染,都一一进行了检查。在检查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毛如柏:从所见所闻来看,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存在问题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根据有关部门监测,淮河流域主要污染物COD入河排放量1993年~2000年逐年下降,2001年~2003年出现反弹,2004年以后呈下降趋势,但2006年仍然超过国家“十五”计划目标的83%,对照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及限排总量控制目标,超标123%。全流域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比例占53.3%,省界断面水质未达到“十五”计划控制目标的占56.8%。
辽河流域COD排放量1995年~2000年呈现下降趋势,2001年之后出现反弹。2006年COD排放量超过国家“十五”计划目标的76%。从辽河、大辽河入海口情况看,污染十分严重,问题相当突出,辽河污染治理不仅是流域问题,而且直接危及渤海水域的水质。检查组在盘锦双台子查看了辽河入海口水质情况。从辽河干流入海监测断面看,2000年~2006年水质基本为劣Ⅴ类。虽然“十五”以来,盘锦市投资建设了50多个环境污染治理项目,但仍有大量污水未经处理直接入河。从大辽河入海监测断面看,2000年~2006年断面水质均为劣Ⅴ类。营口市虽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但大辽河在进入营口市境内前就已经为劣Ⅴ类水质,而且营口市仍有部分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大辽河。
南水北调工程的调水水质正面临着被污染的威胁,这必须引起我们足够警惕。南水北调是国家一项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水资源的重大系统工程,是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民心工程。但从检查情况来看,南水北调工程的调水水质正面临着被污染的威胁,这必须引起我们足够警惕。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