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留言 | FAQ | 环保易 | 中国环境博客 | 生态博客 | RSS
重庆为“净水三峡”保驾护航
Eedu.org.cn 作者:刘万平    资讯来源:中国商报网站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0-9
 

    高峡出平湖,一波碧绿的江水承载了太多人的心血和梦想,多少人为其举家迁徙,把家园和农田都给了水……在水环境日渐受到人们重视的今天,前不久,重庆市发布实施了《重庆市三峡库区流域水环境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并将投入511亿元巨资修复湿地生态系统。到2030年,三峡水库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湿地生态群落。

511亿元修复世界最大湿地群

    沼泽遍布,河流纵横,间有岛状森林分布……湿地因在清洁水体、造氧等方面的独特作用而被称为“地球之肾”,与海洋、森林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为了加强湿地保护管理,8月8日,重庆市成立了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其主要职责为——开展湿地保护,促进生态环境改善;研究拟定湿地保护的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组织实施建立湿地保护小区、湿地公园等保护管理工作;开展湿地资源调查、动态监测和统计以及湿地保护的对外合作、交流等工作。毋庸置疑,湿地保护管理中心的成立,对维护三峡库区湿地生态安全,争取将三峡库区湿地列入《湿地公约》的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保护重庆湿地资源,开展湿地保护的对外合作与交流将起到重要作用。而这个管理中心的成立,足以显示出加强湿地保护的重要性非同一般。
    该市林业局自2005年以来的调查表明,重庆湿地资源丰富,总共有长江、嘉陵江、乌江、沱江、洞庭湖、汉江六大水系区,造就了大量湿地。该市共有2767处水库或湖泊,比较大的天然湿地有长寿湖湿地、黔江小南海湿地、长寿大洪湖湿地等。人工湿地则主要有合川的双河水库、大足的上游水库、铜梁的青云水库等。全市湿地总面积达25.4万公顷,占总面积的3%左右。
    虽然拥有大量湿地,但现实却并不容乐观——该市的71条主要河流、35座大中型水库水质污染严重;库区入江支流回水水体频繁发生水华;渝西的丘陵区水资源缺乏,导致湿地处于萎缩状态。
    “此外,目前湿地野生动植物种类较多,但特有种类却较少。”市林业局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处处长范宗强颇感忧虑。他解释说,重庆市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其实主要就是鲤科、蛙科、游蛇科、鸭科而已。范宗强说,到2009年三峡工程竣工时,库区蓄水将达到175米水位线。但每年5月至9月,水位会控制下降到145米。这半年的30米落差,会在库区产生293.872平方公里的消落区。其中,分布在渝北、石柱、武隆、丰都、涪陵、巫山等15个区县的100平方公里是缓坡,如果利用得当,这些地方就是新生的湿地。
    按照《重庆市湿地保护规划》,到2010年,重庆将建成湿地保护区6个、湿地公园5个;到2030年,总投入511亿元,建设湿地保护区22个、湿地公园17个,其中,三峡水库湿地区域将成为全球最大湿地群落,面积1010多平方公里(10.1万公顷),分布上千个岛屿,达到基本治理全市湿地系统的目的。而目前号称世界最大的英国人工湿地也仅有115公顷。届时,长江干流以及一级支流175米水位线之上将大量实施人工造林,使水域、滩涂、森林错落并存,鸟、虫、鱼、蛙繁衍生息。
    据了解,该市近期规划建设的黔江小南海国家湿地公园将适度修建保留农耕或渔耕文化色彩的建筑;大溪河、大宁河等湿地生态保护区,则将对已遭到破坏的濒危物种(如龟鳖、水濑、苍鹭、水灵芝、浮尸草等)开展迁地保护工程,以逐步恢复原有的湿地生态;对富营养化程度严重的22座大中型水库湿地,在控制污染源的同时还将种植水草……

主城八成污水不再直排入江

    重庆主城排水工程污泥处理系统目前已完成设备安装,这意味着该市这项投资超过34亿元、历时6年的最大市政环保项目二期工程将全面完工。届时,每天可少向两江排放上百万吨污水,而主城区排放的污水将有超过70%收集到污水处理厂处理,不再直排两江。
    据市排水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主城排水工程是保证三峡成库蓄水后库区水体环境质量的重要配套项目,涉及渝中、沙坪坝、江北、九龙坡、南岸主城5区,服务人口330万人,概算总投资达36.89亿元。工程于2001年9月开工建设。在此之前,全市污水处理率只有7%,超过九成的污水直排长江、嘉陵江,威胁到了三峡水库的水质保护。当时,主城只有一个污水处理厂——江北唐家桥处理厂,该厂1997年投产,日处理量仅为4.8万吨,主要收集观音桥地区的污水。经过6年的艰苦建设,二期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预计年底完工。而经过处理后的污水能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可作为市政、消防用水,还可浇花、养鱼。
    在污泥消化工艺方面,两大污水处理厂的蛋形消化池清水调试已完毕,可对污泥进行干化和杀菌,实现污泥减量和无害化处理,预计年底将投入运行。两大污水处理厂每天的污泥消化处理量总计可达2.25万立方米。而污泥消化处理时产生的沼气,还有望用于发电。
    目前,鸡冠石、唐家沱两大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系统试运行正常。今年底,两大处理厂三期扩能工程将全面启动,鸡冠石厂的污水日处理总规模将从60万吨扩大到80万吨、唐家沱厂从30万吨上升到40万吨。待扩能工程完工后,主城区污水处理率将达到80%,可有效保护主城区段饮用水水源的水质,保护两江及三峡库区的水体环境。

67岁老人毕生积蓄造清漂船

    当政府和部门机关正在积极勾勒净水三峡的宏图伟业时,一名67岁的老人放弃了安享幸福晚年,也开始着手努力实施自己的梦想——将毕生的积蓄用来建造一艘清漂船,无偿赠送给政府和人民。
    老人名叫刘继春,是巫山县油脂公司的一名退休工人。十多年前,他无意间在葛洲坝看到,江上的漂浮物一片连一片,每天众多的人工清漂船穿梭其间却怎么也打捞不完,众多的漂浮物顺着泄洪口流向了下游。目睹了这一切后,打造一艘自动化、工作效率高的清漂船的念头在老人心里悄然萌生了。
    1994年,年过半百的刘继春退了休,但造船的念头却因每个月仅有的190元退休金而搁浅。“为了让心中的梦想变成现实,就只有加紧赚钱。”刘继春凭着在单位做过多年机修工作的功底,在巫山老县城的码头处开起了一家机电修理铺。“无论是谁家的生活用品,还是其他物件,只要是能修理的我都承接,到后来一些大型的广告牌我都能制作。”刘说,到2004年,他已64岁,如果再不开始着手建造,恐怕这个梦想最终只能成为泡影。为了积累资金造船,他索性卖掉了在巫山县城的两处住所,加上自己做生意以来的所有积蓄,共凑齐了60多万元的原始造船资金。
    没了住所,刘继春只好带着年过花甲的老伴吕国玉住进了在码头边搭建的“造船厂”窝棚。为了节省成本,船上很多装饰性的部件都是刘继春从别人手中收买过来的,经过其巧手处理后进行“废物”再利用。“船上吊车的底盘圆座,如果买成品的话要3万多元钱,而我自己加工制作的则还不到5000元。”说到这里时,刘继春显得很有成就感。
    2005年6月18日,对刘继春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他的自动化清漂船正式开建。据了解,刘继春建造的这艘长30米、宽6米、两层楼高的清漂船,仅钢铁就用去近40吨,而且还未算上没安装上去的很多动力机组及其他相关设备。届时,这艘可容纳漂浮物60余吨的自动化清漂船,从船身四周安放的围网进行打捞——履带把围网上的漂浮物传输进船舱——舱内漂浮物经过缆车上岸装车等一系列程序,全部是清一色的机械化操作,而且整个过程也只需要两三个人进行驾驶及电控操作即可完成,而且是现在普遍使用的人工清漂船效率的30倍。[本报记者 刘万平]

■相 关

三峡库区启动四级预警

    8月28日,重庆市政府发布了《重庆市三峡库区流域水环境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该预案规定,今后,三峡库区流域水环境如发生安全事故,将按事故等级启动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四级预警。
    《应急预案》涉及主城渝中、大渡口、江北等9区和江津、渝北、巴南、长寿、万州等15个区县,由市环保局、市发改委、市交委等23个部门组成应急指挥部。库区各区县主要承担本地区流域内的人文地理、水文气象、工业污染源、危险化学品贮存等基本情况;23个市级部门则按各自职能,承担起三峡库区水环境保护的职责。
    《应急预案》重点是做好三峡库区流域水环境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和处置,防范、及时控制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保护三峡库区流域水环境。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绿色生活
     GOOGLE提供的广告

     博客精华
     论坛精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