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开发区已经成功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近日,专业认证机构对南京江宁滨江开发区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刚刚完成了最后的外部认证。近日,在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作为江苏沿江开发第一站的南京江宁滨江开发区用超前的意识,让南京人对这个新区的未来有了绿色的期待。
位置优越 初具规模
南京江宁滨江开发区地处沿海及长江两大经济带交汇处,位于苏皖交界,距南京主城20分钟车程,北邻上海梅山冶金公司,南接马鞍山和芜湖市,东依南京东山新市区,西靠黄金水道长江。周边的4条高速公路、两条国道、长江三桥和南京三环连接成网,可以迅速到达华东各主要城市、进入沿海和中西部;航空快速便捷,30分钟就可以抵达南京禄口国际机场;铁路穿区而过,境内南京至厦门铁路设有站点,并与津浦、沪宁铁路相接,货运可直达全国各大城市;深水码头可达全国沿江各大城市,并可直接入东海到海外。
南京江宁滨江开发区自2003年10月启动建设以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融入省市沿江开发的整体战略部署,以打造国际一流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环保生态型现代工业新城为目标,坚持把环保优先、科学规划贯穿于开发建设的全过程,以积极的态度应对宏观调控,用创新的思路克难奋进,用发展的方法破解难题,短短4年时间,一座充满现代气息的环保生态型工业新城初具规模。
拒绝污染 环保优先
在开发区建设环保局,有一份被拒绝入园的“黑名单”: 投资达几十亿的某化工企业、投资8亿多元的某钢铁企业、投资3000万美元的知名印染企业……“这些企业要么环保不达标,要么是重污染、高能耗企业,对环境有着很大的破坏。因此,对这些企业,我们实行‘一票否决制’,并及时‘亮红灯’。”开发区建设环保局局长赵禄祥坚定地说。
良好的环境是吸引外来资本的“磁力潮。同样是重点发展工业园区,不同的是滨江开发区以建设“环保生态型现代工业新城”为基本定位,在坚持工业立园的同时注重生态环保。2003年,滨江开发区一草未动,就先请国内著名的城市规划设计院按照“生态环保”的科学定位,制定了滨江新城总体规划。
坐落在滨江开发区内的南京尚倍特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节能灯为主的高科技企业,总投资达8000万。公司办公室主任仇晓旭对开发区的环境质量打了“满分”,“由于我们是科技型企业,对环境要求较高,滨江开发区以优越的环境吸引了我们将厂房基地搬迁至此。”项目是园区发展的“生命线”,也是园区生态的“风向标”,滨江突出环保优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坚持数量服从质量、效益服从环保,从初期的“请项目入园”,到现在的“选项目入园”,不断提高项目准入门槛。
创新不止 节能降耗
滨江人不仅注重环保,还十分注重如何在环保上创新。“雨污分流”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我们开发区实行雨污分流是远远走在其他开发区前面的。”赵禄祥局长谈到这个更是信心满满。另外,为确保园区内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开发区将实行园区内集中供热,引进了投资1000万美元的华冠热电厂,年底投入使用后将改变园区“一厂一锅”的现象。
在全国钢业巨头——顺力钢业的厂房里,笔者看到这里用于高频焊接的已不在是常规的电子管技术设备,而是使用当今最先进的固态高频技术。工作人员介绍说,“尽管这项产品造价是常规产品的5倍,但其能耗只有常规电子管技术的30%,节约了能耗70%,仅此一项技术的应用,每年就可节省电能127万度”。在开发区,像顺力钢业这样自主创新,积极实现节能减排的企业还很多,这在开发区已成为另一道亮丽的“风景”。“下半年,开发区计划在实施道路建设时,尝试用LED路灯来替代传统路灯,以节省能源。”赵禄祥局长说。
目标远大 志在一流
滨江开发区在开发建设中,一直严格按照发展定位和总体规划要求,以承载重大项目和先进制造业为目标,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打造一流工业发展载体。在生态建设上,按照营造“绿色江岸、绿色园区、绿色新城、绿色企业”的要求,一直把环境保护作为一条‘生命线’和‘高压线’,有意识地培育符合滨江发展定位的产业体系,构建生态环境支撑载体,做到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发展。”滨江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杨章贺给笔者梳理了清晰的环保思路。
生态是生存之基,环境是发展之本。环境保护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杨章贺主任表示,在滨江新一轮发展中,他们将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地区之长,创滨江生态建设之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动产业升级、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城市功能、构建生态园区为重点,更加卓有成效地推进新一轮开发建设,努力把滨江开发区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环保生态型工业新城,树立江苏省和南京市的崭新窗口形象。(王肖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