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留言 | FAQ | 环保易 | 中国环境博客 | 生态博客 | RSS
中瑞科学家联合调查发现:长江污染程度似30年前莱茵河
Eedu.org.cn 作者:祝魏玮    资讯来源:科学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1-12
 
近日,瑞士科学家与中科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一起,从三峡到上海的长江各水段采集了100多份水质样本。科研人员发现,长江虽然污染严重,却比预计的受污染程度要轻。位于瑞士苏黎世的白鱀豚基金会是这次中瑞合作考察行动的发起者。
 
据了解,这是第一次由外国科研人员牵头对这条亚洲第一长河的健康状况进行考察,据他们估计,长江目前的受污染程度相当于30年前的莱茵河。
 
11月2日,瑞士伯尔尼(Bern)联邦供水、废水处理与水资源保护研究所(EAWAG)的科研人员对此作出解释说:“作为世界第三长河,长江拥有丰富的水量,这使江水中重金属含量的平均值降低。”
 
本次考察的组织者和白鱀豚基金会(baiji.org Foundation)主席August Pfluger表示:“江水中的氮含量在20年中就翻了一番,但如果能加强水资源保护措施,那么长江的生态系统还能较好地恢复。长江目前的污染状况与十几年前的欧洲河流相似,但已经采取相应措施的欧洲,其河流污染程度却处于下降过程。”
 
进行考察的瑞士科研人员是对长江水体质量作监测的首批外国人,他们在考察时表示,在长达6300多公里的长江沿岸生活着大约4亿多人口。长江的水源浇灌着40%的中国领土和70%的水稻种植面积。但每年被倾倒在江水中的废物达到250亿吨左右。江水中的重金属含量将直接威胁数千万人口的饮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并影响到中国2/3的食用鱼类产品。
 
EAWAG研究所的研究项目负责人、地质化学家Beat Müller表示,上海附近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江水水质污染状况尤为严重,每天有大量的氮和砷通过江水排走。
 
EAWAG研究所还表示,淡水豚类,尤其是被视为“江神”的白鱀豚,是工业化发展的受害者,这种曾经生存了2000多万年的生物可能于2006年从长江中绝迹。江豚的生存也受到威胁,它们的数量已经从世纪之交时的几万头下降到目前的几百头。但如果能采取有效保护措施,该物种还能够得救。
 
据了解,白鱀豚基金会曾于2006年组织白鱀豚考察,却未能发现白鱀豚的踪迹,因此该组织开始关注长江水质研究。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绿色生活
     GOOGLE提供的广告

     博客精华
     论坛精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