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网讯 陕西针对渭河流域生态水不足、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水污染严重等问题,将渭河水污染治理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计划用五年时间,使渭河水环境恶化的局面得到有效遏制;2010年前渭河干流基本消灭劣Ⅴ类水质,入黄断面达Ⅴ类水质。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从2006年起省财政每年投入1.5亿元,设立省级渭河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并随着财力增强逐年增加。同时将省级管理的基本建设资金、环保专项资金、排污费等向渭河污染治理倾斜。
加快淘汰关闭步伐
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支持渭河流域关闭严重污染企业,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和规模以下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在去年关闭造纸企业56户、焦化厂3户,减少COD排放6万吨基础上,今年省财政安排4000万元,关闭造纸企业17户、转产21户,减少COD排放3.1万吨。目前,渭河流域3.4万吨以下化学制浆造纸厂和2万吨以下废纸造纸企业已全部关停和转产。
加快污水处理和垃圾填埋等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投资1.94亿元,开工建设宝鸡二期、长安、户县等16个污水处理厂。已建成的西安临潼、宝鸡陈仓、咸阳西郊等五个污水处理厂项目,新增处理能力16.5万吨/日。开工建设蔡家坡、扶风等14个垃圾处理项目,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置率,避免二次污染。到2010年,全省设区市和杨凌示范区生活污水处理率(二级)达到70%以上,所有县城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并投入正常运行;大、中城市及有条件的县(区)建设污水回用设施,中水回用率平均达到30%以上。
加强执法能力建设
2006、2007年省本级安排资金2700万元,建成10条渭河流域支流水质自动监测网络;投入4000多万元,购置环保监测设备和环保执法车辆,进一步加强渭河流域各县环保执法能力和污染事故处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