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留言 | 帮助 | 环保易 | 中国环境博客 | 生态博客 | RSS
浙江:发布海洋环境公报 杭州湾生态4年"不健康"
Eedu.org.cn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现代金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4-9
      记者昨天获悉,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发布了2007年度浙江省海洋环境公报,全省近岸海域水质状况总体较上年有所好转,但水质污染有所加重的趋势不容忽视。

    严重污染海域集中在甬江口象山港等

    2007年监测结果表明,近岸海域海水污染状况总体较上年有所好转,清洁、较清洁、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严重污染海域面积分别为680平方千米、7748平方千米、3360平方千米、5460平方千米和13652平方千米,清洁海域面积与上年基本持平,较清洁和轻度污染海域面积较上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中度污染海域面积显著减少,严重污染海域面积较上年略有减少,中度污染和严重污染面积占全省近岸海域面积的62%,较上年下降了15个百分点。

    其中,严重污染海域主要分布在杭州湾、甬江口、象山港、椒江口和鳌江口等港湾和河口海域。海水中主要污染物仍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

    象山港全部海域均为劣四类海水。

    杭州湾生态系统连续四年“不健康”

    据公报显示,杭州湾生态系统监控面积约5000平方千米。2007年监测结果表明:杭州湾生态系统处于不健康状态。水环境状况处于亚健康状态,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水体呈严重富营养化状态,氮磷比失衡。沉积环境处于健康状态。海洋生物质量总体良好,尚处于健康状态,部分生物体内铅的残留量超第一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

    杭州湾湿地面积日益减少,栖息地环境处于不健康状态。海洋生物多样性指数偏低,生物群落结构处于不健康状态。2007年杭州湾生态监控区共调查鉴定到浮游植物79种,浮游动物70种,底栖生物49种,潮间带生物73种,采获仔稚鱼7种,8月份未采集到鱼卵和仔鱼。

    连续四年的监测结果表明,杭州湾生态系统始终处于不健康状态。水体呈严重富营养化状态,营养盐失衡。湿地面积每年减少程度远大于5%。浮游植物生态群落结构趋向简单,藻类细胞平均密度逐年升高。产卵场退化,鱼卵、仔鱼种类少,种类数年际波动较大,密度低,数量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围垦和人造堤岸的不断增加逐渐压缩潮间带生物的生存空间。

    去年舟山海域赤潮高发7月份为高发月份

    2007年,浙江省对全省海域进行赤潮监视监测,全省海域共发现赤潮40次,其中监控区发现赤潮5次,赤潮发生面积累计近8500平方千米;有毒赤潮生物引发赤潮3次,累计面积约315平方千米。

    公报显示:2007年,舟山海域和渔山列岛———韭山列岛海域是赤潮高发区。上述两个海域发生赤潮的次数和面积分别占全省的65%和79%。这些赤潮的主要特点为:赤潮发生时间比较分散。往年浙江海域赤潮多集中在五六月份爆发,2007年在5-8月份均有多次赤潮发生,7月份是赤潮发生最多的月份;赤潮收尾时间晚。2007年9月29日发生在韭山列岛以东海域的中肋骨条藻赤潮,持续到10月3日才结束;有毒有害赤潮明显减少,硅藻赤潮增多。

    赤潮高发期,浙江省加强了海产品中赤潮贝类毒素的检测,对4个赤潮监控区主要养殖生物进行了8个批次的贝毒检测,对监控区外有毒赤潮发生海域赤潮生物和主要海产品进行了赤潮毒素检测,均未检出麻痹性贝毒和腹泻性贝毒。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绿色生活
     GOOGLE提供的广告

     博客精华
     论坛精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