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留言 | FAQ | 环保易 | 中国环境博客 | 生态博客 | RSS
污染项目未批先建为何屡叫不停?
Eedu.org.cn 作者:刘茜 蓝之…    资讯来源:南方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7-5
 

  惠阳德万工业电池有限公司在长期排污被责令整改的情况下,仍未经环保审批新建车间,造成更大污染

  污染项目未批先建为何屡叫不停?

  聚焦环保督办

  今年以来,惠阳镇隆镇长龙村村民都被异常沮丧的情绪笼罩着,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多年来他们拚命上访投诉的环境问题在去年终于有结果后,还来不及高兴,又得重新面对更恶劣的环境。

  “‘德万’的‘毒气’熏死人啊!好多年了,村里很多人都得了严重的咽喉炎、鼻炎、气管炎。”村民所说的毒气,是产生于德万工业(惠阳)电池有限公司今年新建的项目——未经当地环保部门审批——化成车间,共有13条化成槽,其中8条已投入生产2个多月。化成槽产生的废气(酸雾)经常密布于村子的上空,含酸、铅的废水又不断排入河中。

  省环境监察总队副队长黄惠说,在居民区投产这种严重污染环境的项目环保部门是不会批准的,但是很多项目往往未批先建。据了解,近年来,环保部门禁止了不少这种项目,但在一些地区却是屡叫不停。

  排污超标屡遭查处纠纷不断

  据了解,位于惠阳镇隆镇长龙村的德万工业(惠阳)电池有限公司,占地约6万平方米,总投资3000万元,年产铅蓄电池360万只。该公司主要污染物有含酸、铅的废水以及废气(酸雾),建有一套30万吨/日的工业污水处理设施。

  惠阳区环保局介绍,该公司自投产以来,对污染防治设施运作和监管不严,工业废水和废气时有超标排放的现象。经过该局多年来的环境监督管理和执法检查,发现该公司排污管线混乱,存在“跑、冒、漏”现象,擅自闲置污水处理设施,工业污水直排现象时有发生。对此,该局分别在2005年8月、9月和2006年10月对其给予行政处罚,责令其立即整改,并处以27.5万元的罚款。

  由于污染,工厂与周围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时有发生。为此,镇隆镇人民政府于2006年10月向区人民政府提出了将该公司停产或转产的建议。在多种压力之下,“德万”公司承诺2006年12月底前把化成车间搬迁,并在搬迁前将现有的生产逐渐减产。

  旧项目刚停就擅自修建新车间投产

  然而,刚刚停产了旧项目,该厂的新项目却未经环评审批就擅自开工了。惠阳区环保局表示,虽然该厂承诺原化成车间将于2006年12月31日前关停,但直至今年2月,原化成车间才关停。与此同时,该厂却开始新建一个化成车间,并于今年3月份投入生产。该新建化成车间未向环保部门报批,未经环评和环保审批,废气治污设施未经验收,排污管线采用暗渠暗管。

  笔者在“德万”工厂看到,原有的化成车间已经停产,新建成的厂房虽然因未批先建并投入生产已被责令停产,但厂房内还有稍许异味。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是残留的一些酸雾。

  该公司有关人士称,项目早已报给了环保局,但没有批,为了不影响生产,他们就私自上马了。惠州市环保局和惠阳区环保局均表示,企业申请新项目或改建项目,并不是只要申请就要受理,由于是可能产生重污染的行业,更要充分考虑环境影响。德万的项目就是因为环境影响严重,才没有给予批准,但该公司对环保局的意见却置之不理。

  ■链接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是防止产生新的污染的一项法律制度,该制度规定所有建设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经环保部门审批,这项制度已在我国实行多年。近年来,为了遏制环境的不断恶化,我国又开始实行“三同时”制度,规定建设项目中的环保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如果达不到此要求,项目将不予审批。

  ■专家说法

  政府主导的盲目投资易致未批先建

  “‘德万’未批先建并不是偶然的,这种情况在不少地区均有发生,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有一定的普遍性。”省环境监察总队副队长黄惠说。

  为何未批先建项目能够顺利建成呢?黄惠说,一些地区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对超标排污、污染严重的企业视而不见,对违法新建项目不管不问,是造成目前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的主要因素之一。

  中山大学教授,生态学、环境科学博导杨中艺也说:“因为企业纳税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一部分。特别是在落后地区,企业带来的资金和就业机会更使政府对它们爱护有加。有的地方政府甚至放话,只要投资额达到1000万免征排污费,就更别提什么环评了。”

  杨中艺分析一些地方未批先建企业环境违法严重的根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政府主导下的盲目投资。由于政府盲目追求政绩、财政收入和GDP,忽视了“未批先建”企业可能会带来的不良影响,放松了对企业投产必须经过“环评”的重要环节,默认甚至支持一些高污染企业未批先建。二是部分企业对环保问题存在着一种“投机”心理,想方设法逃避社会责任。三是处罚措施不力难治“未批先建”。对于动辄投资上千万元的企业来说,几万甚至几十万的罚款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同时,如果允许其补办手续,就是变相承认其合法性。所以环保部门在处罚未批先建企业时很尴尬。这些“未批先建”的污染企业一旦被查处,或者停止生产,或被依法取缔,必然会造成投资资金的巨大浪费,也会给政府的信誉带来恶劣影响。

  本报记者 刘茜

  实习生 蓝之馨

  通讯员 钟奇振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绿色生活
     GOOGLE提供的广告

     博客精华
     论坛精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