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FAQ | 环保易 | 中国环境博客 | 生态博客 | RSS
环保是经济的发动机
Eedu.org.cn 作者:耿海军    资讯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8-31
    德国崇尚社会市场经济理论,主张经济发展必须与社会保障相协调。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这一理论又增添了“生态”的内涵。德国人说,经济转型特别需要克服观念上的误区,懂得环保不是经济发展的“绊脚石”,而是“发动机”的道理。

  在国内一些人看来,德国人对环保的看法有些不可思议,有些人认为经济与环保是一对矛盾,这种观点在一些地方官员中尤其有市场。比如,山西省环保局曾在2006年11月做过一份问卷调查,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高达91.95%的市长(厅局长)认为加大环保力度会影响经济发展。

  一些地方官员和企业经营者认为,放弃高耗能、重污染的生产方式,一方面意味着要增加经济活动中的资源环境成本,这对于那些长期习惯于享用资源环境低价甚至免费大餐的企业来说,肯定会感到肉痛乃至心有不甘。另一方面,转向高科技、低消耗、低污染的产业,面临的可能不仅是要调整生产工艺,甚至要将原有设备彻底淘汰,这样的从头再来使企业担心着成本的提高和竞争的风险。正是基于这种考虑,许多地方政府一边嘴上高喊“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又好又快发展”,一边又对国家环保政策阳奉阴违,依旧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去年全国节能减排指标没有完成,今年上半年高耗能、重污染行业投资增长依然过热,就是最能说明问题的现实。

  对于发展经济而言,加强环境保护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环境经济学上有一个著名的“波特假说”论断,它的核心思想是:加强环境治理、提高环境标准,不但不会降低企业的赢利水平,相反还会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提高它们的赢利水平,从而间接地促进社会进步。德国经济能够成功地走出低迷,在某种程度上与“波特假说”不谋而合,因为它得益于环境保护给经济转型注入了新的动力。

  例如,汉堡市是德国第二大城市,在德国经济普遍不景气中也曾面临贸易衰退、企业不振的境地。自2002年以来,汉堡市积极推出“企业致力于资源保护”项目,已有900家企业加入这一项目,并得以节水52.9万立方米,节电4.2万千瓦时,减排6.2万吨温室气体和2.6万吨垃圾。在取得巨大环境效益的同时,企业通过对节能环保技术的投资,不但大大减少了能源需求,产品也能满足市场上不断升高的环保要求,赢得了更大的市场份额。又如,几百年来鲁尔地区一直是德国的煤钢中心。随着全球能源日趋紧缺以及社会环境意识的增强,鲁尔逐渐放弃了走传统的纺织工业、采矿业和钢铁业的资源消耗型老路,大力发展信息技术、新能源产业和环保产业。目前,这个昔日烟囱林立的煤城,已成功转型为整个欧洲的文化之都,无论在经济还是文化上都重新焕发了生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面对环保日益成为德国经济发动机的现实,我们的一些地方政府应当摒弃“环保影响经济”的错误思想,积极引导企业治理污染、改进生产工艺,多发展低污染、高效益的项目。否则,面对市场上不断提高的环境准入标准,我们的国内企业怎么应对国外的环保贸易壁垒?怎么实现出口产品的升级换代?怎么能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观点要览>>>

  一些地方政府急功近利,不计后果,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顾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这种经济的畸形发展用“饮鸩止渴”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

  众所周知,污染容易治污难。靠污染发展经济固然能够带来短期的经济繁荣,但这种繁荣是虚假的。先污染再治理付出非常高昂代价的惨痛教训可以说不胜枚举。

  在发展地方经济的过程中,地方政府的决策者要摒弃过去那种不分良莠、不择手段凡是项目就上,凡是商品就产的招商引资策略,树立起可持续、科学的发展观;尤其不能默许、纵容甚至支持企业违法排污,对污染企业实行特殊保护。要旗帜鲜明地支持环保部门依法处理那些破坏资源环境的行为,给老百姓一个安居乐业的优美环境。

   (网友:尹民)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绿色生活
     GOOGLE提供的广告

     博客精华
     论坛精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