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留言 | FAQ | 环保易 | 中国环境博客 | 生态博客 | RSS
张平宇:探寻中国的“城市再生”
Eedu.org.cn 作者:田甜    资讯来源:科学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9-10
 

    我国大规模的城市更新改造是从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始的。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的城市建设经历了一个摸索、发展、停滞、恢复、振兴和提高的发展过程。在实践上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教训。

    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张平宇,请他解析和说明了我国城市化和城市再生研究领域中的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

    我国城市再生实践面临大量的紧迫和具有地域特色的问题。具体包括城市老工业区改造、城中村改造、大城市的 “去工业化”与“第三产业化”、郊区化与“绅士化”、城市社区建设与就业、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和利用以及城市再生的法制建设、规划和管理等问题。当前令世人关注的北京奥运场馆建设、上海世博园建设和沈阳铁西工业区改造等,都是典型的城市再生活动。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和农业商品粮基地,也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目前已进入了需要全面更新改造的时期。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特殊区情和其振兴所面临的一系列突出困难,张平宇指出: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要走区域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既要看到东北地区重型工业化过程中积淀下来的问题,更要看到这个过程中奠定的基础与优势,扬长避短,实现东北地区的振兴。

    《科学时报》: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在城市开发建设、更新改造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在实践中我国积累的宝贵经验和教训有哪些?我国城市化趋势与城市再生可供借鉴的国外经验有哪些?

    张平宇: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和开发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和再开发活动,已经使我国城市结构和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市民的住房和生活条件根本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生态环境建设蔚然成风。我国城市的发展建设正在向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方向迈进。城市的更新改造成为一种经常性的活动,城市再生已是城市化的趋势。

    过去的旧城更新改造和新区开发活动的一些经验值得借鉴。比如,先试点,总结经验后推广;政府设立专门机构协调管理;加强规划设计;注意保护环境和历史文化;老区改造和新区开发结合;多渠道筹集资金;面向国际和市场,鼓励合作开发等。但是由于我国城市建设底子薄,经验少,再加上受到社会经济快速变革的冲击,城市规划管理落后,法律缺乏等,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城市开发区过度发展,土地闲置;开发改造规模过大,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不尽人意;城市景观特色丧失;高层建筑盲目发展,城市中心区容量过高;传统社区解体,文化多样性丧失;房地产开发监控不力,拆迁引起的市民利益损失;过密开发和工厂迁移不当造成新的交通和环境问题等。

    西方发达国家在二战后都开始了城市改造和更新实践,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启示。包括:从社会、经济、环境等多方面制定综合的改造规划和发展策略,从城市整体和区域层次上把握旧城改造过程中的要素置换和影响;特别注重弱势群体利益和社会公平问题;把城市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作为城市再生的基本任务,重视城市历史遗迹的保护和利用;鼓励社会和私人团体参加城市改造活动;注重制定法律法规和监督改造开发活动等。

    比如,英国城市再生实践由早期只重视城市的物质环境改造,到后来转变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共同发展。政府在城市再生过程中始终起着重要作用,从初期的经营管理者转变到后期的参与者和协调者,与私人部门和社会团体形成伙伴关系,越来越突出私人部门在城市振兴中的作用。城市再生资金也由先期的政出多门的分散投资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专项再生预算”,使城市再生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更有效率和效果。除此之外,英国在城市再生中注重内城区社会学研究,制定区域与城市再生的战略规划,建立高效率的合作关系,加强私有化,建立和健全评价机制,都是保障城市再生计划成功实施的重要条件。

    《科学时报》:中国城市化过程中所面临矛盾的复杂程度、城市化任务的艰巨性,是任何西方发达国家都未曾经历的。这要求我国必须探索出符合国情的城市化道路。怎样来定义您提到的“符合国情的城市化道路”?

    张平宇:中国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较晚的国家。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始于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量少,生态环境脆弱,再加上经济技术发展水平落后,缺乏国际竞争力,必须要走符合国情的城市化道路。

    符合国情的城市化道路就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为基本准则;尊重科学规律,依据我国国土资源的空间差异性和资源环境承载力来开展城市化布局,采取适当的城市化速度;关心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大力发展城市社会文化事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走可持续的城市化道路。

    《科学时报》:为什么说城市再生是城市化深化的必然结果?21 世纪我国大城市都不可避免地要踏上城市再生之路。在我国,城市再生在理论和实践上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有哪些?

    张平宇:城市化道路的选择受到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和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我国目前尚处在城市化中期阶段,处在经济社会转型关键期,资源环境约束紧,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激烈竞争。2005年中国城市化率达到42.99%。据预测,202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到55%左右,新增城镇人口超过1.5亿人。根据我国国土资源和经济社会空间布局状况,未来新增城市人口,主要由现有城市(群)吸纳,必然推动城市规模扩大和等级升迁,从而引起城市建设不断地升级改造和再开发。所以,城市再生是城市化深化的必然结果,我国必须要从城市化战略高度对待城市再生问题。

    我国城市更新改造研究相对落后,限于对一些具体案例、具体问题的探讨,偏重于技术问题,缺乏对经济和社会文化影响的系统研究和理论总结。对一些常用的概念如旧城改造、旧城更新、城市振兴、城市开发、城市再生等,没有向西方国家那样进行区分,这需要建立我国城市再生的理论体系。

    此外,我国城市再生实践面临大量的紧迫和具有地域特色的问题。具体包括城市老工业区改造、城中村改造、大城市的 “去工业化”与“第三产业化”、郊区化与“绅士化”、城市社区建设与就业、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和利用以及城市再生的法制建设、规划和管理等问题。当前令世人关注的北京奥运场馆建设、上海世博园建设和沈阳铁西工业区改造等,都是典型的城市再生活动。

    《科学时报》: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却相对落后,严重地阻滞了其城市化进程。在您看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特殊区情决定了其振兴面临着哪些特殊的困难?对策是什么呢?

    张平宇:东北地区过去曾是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先进地区。由于改革开放落后、体制和结构矛盾突出、技术改造升级投入不足等原因,20世纪90年代东北老工业基地出现了严重的经济萧条,大批国有企业破产倒闭,数以百万计的下岗失业人员加剧了社会矛盾,阻滞了区域城市化进程。

    2003年国家提出了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3年多来已取得了明显成效。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处于全国前列,对外开放规模明显加大,国有企业转制任务基本完成,就业压力及社会矛盾得到缓解。

    然而,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仍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面临着严峻的困难和挑战。主要问题包括:体制问题仍然没有根本解决,尤其是中央直属大型国有企业和各级地方政府的体制与机制改革;偏重的产业结构和以国有企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仍然制约着地方经济的发展活力;地方金融环境欠佳,区域发展的资金投入严重短缺;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充分就业仍是紧迫的任务;尚未形成有效的区域经济合作局面;支持区域经济振兴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下降等。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对策包括:深化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升东北作为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国家商品粮基地的地位;发挥智力资源优势,建立区域创新体系;全面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巩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基础。

    《科学时报》:您提出过“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要走区域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观点,“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包括哪些方面?为什么说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在区域创新?

    张平宇:中共中央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基本内涵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所谓区域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不同地区的新型工业化实践,必须要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与优势,创新工业化模式,走适合区情的可持续的工业化道路。

    新型工业化的关键在于“新”, 即必须进行区域创新,包括区域经济、技术、制度、文化等诸多方面内容。而区域创新的难点在于要针对区域发展中的问题,基于区域发展基础和条件,利用区外条件,寻求新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机遇。显然,依据新型工业化内涵,没有区域创新的思路是不能走出有区域特色的新型工业化的路子。

    面向东北振兴的新型城市化战略,是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化基础较好但质量不高的现状,以及东北老工业城市改造、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特殊性和未来城市化的趋势而提出的。新型城市化本质上是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它强调的是城市的内涵式增长和质量升级,是一种高级城市化途径。

    《科学时报》:依据东北地区城市化现状特点、问题和城市化相关理论,您曾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采取与新型工业化战略相适应的新型城市化战略,此战略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张平宇: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两大基本动力,二者相辅相成,并呈现阶段性规律特征。所以,新型工业化必然要有新型城市化相适应。面向东北振兴的新型城市化战略,是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化基础较好但质量不高的现状,以及东北老工业城市改造、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特殊性和未来城市化的趋势而提出的。新型城市化本质上是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它强调的是城市的内涵式增长和质量升级,是一种高级城市化途径。

    该战略的总体思路包括:面向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以改革开放和新型工业化为动力,挖掘城市发展潜力,提高城市化质量,走内涵式、质量型城市化发展道路,把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成经济繁荣、社会文化事业发达、人居环境优美、城市职能明确、空间布局合理、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的人居环境系统。

    同时,以构建“三圈一带”(东北北部都市圈、吉中都市圈、辽中都市圈、沿海城市带)为主的区域布局骨架。壮大中小城市规模,发展一批县域中心城镇,培育新的经济发展轴。对空间破碎的资源型城市进行空间重组,资源枯竭的矿区小城镇要逐步实施人口转移和再布局。以市场经济改革为目标,加快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支持传统优势产业技术创新,传统产业改造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相结合。

    此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商贸、金融、物流和科技教育,增强城市在消费和服务方面的经济功能。在区域城市体系中确定城市主导职能,避免新一轮的产业结构雷同和重复布局。扩大开放,加强与国内外发达地区城市的经济合作。大力加强区域交通、通讯、能源电力、水利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绿色生活
     GOOGLE提供的广告

     博客精华
     论坛精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