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du.org.cn 作者:赵堂高 资讯来源:广西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9-11 |
|
节能减排既是我国经济实现由快到好转型的重要一环,也是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标志。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问题已经提出多年,但各地注重“量”的扩张而忽视“质”的优化的现象依然存在,究其原因就是缺乏一个重要的抓手。为此,要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以促使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统一认识,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的增长,经济总量迅速攀升,但也付出了资源和环境代价。以2006年为例,我国GDP总量达到20.94万亿元,占世界GDP总量的5.5%左右,但为此消耗的能源达24.6亿吨标准煤,约占世界能源消耗量的15%,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也因此大幅度上升。我国的资源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稀缺程度是很严重的,主要资源的储产比普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能为我们服务的年限非常短。如果我们仍然以这样的方式来发展经济,其持续性是不可能保证的。因此,要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
以节能减排为抓手,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都需要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没有足够的认识,就不可能坚持。所有公民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都应该把中央提出来的目标,当作自己的目标来追求;把中央所描绘的蓝图,当作自己的蓝图来描绘;把中央所制定的计划、措施,当作自己所肩负的责任来实施;把中央所制定的约束性政策,当作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来遵守。要坚决落实《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提出的要求,把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
二、从节能减排工作入手,完善三次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改变农业生产结构。从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和机械装备,本质上是一种高耗能、高污染的石油农业,虽然土地产出率和农产品商品率得到较大提高,但也导致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如土地退化、农产品污染、农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等生态问题。要以生态学理论为依据,以保持和改善农业生态系统的生态动态平衡为目标,模拟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推广应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发展以农田基本建设、水利化为重点的农业技术改造,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做到农业生态环境良性循环,资源利用得到节约,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优先发展低耗能工业,规范高耗能行业,改善工业生产结构。我国当前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近几年来,工业增长速度较快,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其中一个重要动力是高耗能重化工业的高速发展。这里有市场需求的因素,也有资源型地区恶性竞争、重复建设的因素。各地要结合实际,着眼全局,合理确定自己在其中的位置,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等低耗能、少排放的工业;同时,资源密集型工业又不可或缺,必须规范发展,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吸取发达国家工业化的经验和教训,坚决落实约束性指标,走节约、高效、环保的发展路子,避免“先污染后治理”或者“边污染边治理”带来的恶果。
大力发展服务业,不断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服务业是单位产值耗能低、污染排放少的现代产业。但目前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仅为39.5%,不但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64%平均值,也明显落后于中低收入国家的55%平均值。工业化客观要求供水、供电、供气、邮电、通讯、交通运输等生产性第三产业要超前发展,同时商业、金融保险、房地产等服务性第三产业贯穿整个工业化过程,教育、科研、文化、医疗等基础性第三产业正在日益发挥重要的基础作用。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第三产业,广西都还比较落后,必须大力发展。即使发展服务业,也要重视节能减排,如房地产业要在建筑节能上着手,从基础上创造生产、生活节能的条件,交通运输业也可以通过完善设备等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引入市场机制加大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等。
三、加大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促进节能减排主体的优化。一是通过产业集聚,实现企业组织群体的生态化。区域产业集聚的外部性所导致的较低交易成本,使区域具有“资源减量化”和“扩充环境容量”等生态特征,这种生态化形成的自我循环状态,将会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因此,要通过引进企业的绿色招商,通过相关产业的横向拓展,形成比较完整的具有生态特征的产业链。二是对现有的企业尤其是现有高耗能企业进行调整,严格节能减排的标准,淘汰落后产能,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壮大优势企业的竞争能力。要以骨干企业为主体,以优势产品和品牌为龙头,组建现代企业集团,引导企业组织联合经营、规模经营、集约经营。可以通过联合、兼并、拍卖、入股等形式,淘汰或者改善落后企业。三是加强地区协调,合理布局产业组织结构,杜绝大而全、小而全,低水平重复建设,减少恶性竞争造成的对能源、资源的掠夺和破坏。
同时,还要以节能减排为抓手,调整技术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作者单位:中共百色市委党校)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