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留言 | FAQ | 环保易 | 中国环境博客 | 生态博客 | RSS
“无车日”落幕之后的思考
Eedu.org.cn 作者:张若渔    资讯来源:华商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9-23
 

  参与讨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交通体系,谈谈“绿色出行”

  9月22日,包括西安在内的国内108个城市举行了“无车日”活动,把首届中国城市“公交周及无车日活动”推向了高潮。“公交周及无车日”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无车日”落幕之后,与百姓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公共交通和城市建设应走向一个什么样的方向?

  “无车日”应成为反思城市化的契机

  ■张若渔

  在笔者看来,“无车日”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契机——— 借助这样一个日子促使我们反思城市的现代化,其中必应包括公共交通建设、环保决策、道路布局、城市规划等等方面。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应是“无车日”活动给予我们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启示。中国公共交通工具的匮乏与低效人所共知,在这种情况下提倡人们放弃私车出行简直是强人所难,增强环保意识、改善环境质量的诉求自然也是水中捞月。因此,整合优化并做大公共交通版图无疑才是根本之策:提供更多数量、更宽敞舒适的公交班车;在有条件的地区兴建轻轨、地铁;鼓励人们通过自行车、电动车、“拼车”出行,赋予其正当的法律地位;除此之外,强化政府和单位的责任,为人们出行创造更多方式,比如意大利政府早在1997年就规定,300人以上的机构必须设专人负责雇员上下班的交通问题,单位要为上下班同路的雇员购买或租用班车,政府给予适当补贴。我想,意大利人可以做到,我们也可以。

  “无车日”给予我们的更深刻的启示则是,城市的小体量发展。正是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型城市使汽车的使用成为必需,拥挤的人流、环境的污染与此紧密相关。如果想避免这一切,城市的小型化、精致化发展显然是题中之义。这就要求我们的城市决策者们在建设城市时“换一种思维”,唯有如此,才能让市民有动力“换一种方式出行”。

  当交通阻塞成为常态,当环境污染日甚一日,“无车日”的象征意义已无需说教。但是在今后,问题的关键显然不是市民准备好了吗,而是政府准备好了吗。如果公共交通能够在城市中一马平川,谁又愿意驾着私车在痛苦中蜗行?

  由“无车日”审视交通制度设计

  ■孙立忠

  “周”与“日”虽然是短暂的,但毫无疑问,“公交周及无车日活动”的开展还是很有必要的。不但能在减少能源损耗、疏解交通拥堵等方面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而且也会对人们梳理交通制度有很有益的启示。

  参加“公交周及无车日活动”的许多城市,一方面承诺政府部门在“无车日”禁用公车,并划定了非公共交通工具禁行区,另一方面也出台了有效措施来改善公共交通,切实保证公众的出行。由此可见,让短期行为变为长效行为,其实是存在着可行性的。

  我们在进行交通制度设计时,须将“绿色交通”理念奉为圭臬。按照专家们的意见,要打造“绿色交通”,优先考虑的顺序依次为行人、自行车、公共交通、商业车、多人乘坐的小汽车以及单人驾驶的小汽车。只有依此保障相关人员的出行,道路资源才会得到充分利用,能源才会得到有效节约。

  遗憾的是,就现实而言,我们许多城市的交通根本不“绿”。一些城市为了给快车道拓展空间,就大肆挤压人行道和自行车道,行人和骑自行车者出行的权利受到严重侵害;一些城市在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上,还缺乏应有的紧迫感,交通规划尚难称得上完善,交通布局也难言合理,公交系统并不能满足多数人的出行需要,于是小汽车不得不成为一些市民出行的选择。

  建设“绿色交通”,还须切实改进公车制度。近些年公车改革进展缓慢,公车数量仍然不断增加,不合理使用司空见惯。在这样的情势下,交通是根本不可能“绿”起来的。我们看到,“无车日”时,公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限制,那么当官员们无方便的公车可坐时,其发展公共交通的动力是否会有所增加?

  关于 “无车日”的一些规划和构想的身影,实在不应随着那一日的结束而归于沉寂。

  网民声音

  网民A:“无车日”的初衷是好的,媒体也在大幅度的热捧。但热度和效果能持续多久有待考验,一年365日中,“有车日”与“多车日”甚至“滥用车日”还是居多。一个无车日容易,真正解决问题就难了。

  网民B:首先要做的是,第一,保障公共交通足够并价钱合理,治安放心,服务态度优化;二,政府领导部门首当其冲,示范作用;三,持之以恒,不能作秀。以上都解决了,我想没有人会自己花油钱,养路费的钱,买车和养车的冤枉钱。

  网民C:无车日骑自行车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城市里却找不到自行车道。

  网民D:其实,汽车的无节制使用,是西方(汽车的大力推广者)带给人类的最大的灾难性消费行为之一。当我国(以及发展中国家)需要发展经济时,我们便步西方的后尘,鼓励发展汽车。现在污染困扰我们了,我们又跟人搞起了“无车日”。365天停一天,恐怕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人类像狂用汽车、狂用一次性用品之类的错误,实在太多。真想挽救地球,挽救人类自己,根本的出路只有人类彻底地检讨自己的行为。如果,个人消费汽车(私车和非必要的公车)成为一种政策会加以严厉限制的“过度消费”,需要天文数字的费用,一句话,如果政府抑制,而不是鼓励,自然就不要什么“无车日”了。从人类公平占用资源的角度,“大家都买车”也是荒谬的。总之,不要以为前人(特别是西方)走过的路都是良方,都有道理,说不定就是一场灾难。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绿色生活
     GOOGLE提供的广告

     博客精华
     论坛精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