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是大事。当中央政府发出节能减排的号召后,反应最强烈的是民众。多年来,他们享受了发展的成果,也付出了环境的代价。如今,政府给了他们一个盼头。温家宝总理亲自抓节能减排工作,各部委纷纷出台严厉政策,可以看出中央政府力促节能减排的决心。
良好环境是全民诉求,也需要全民共建。但耗能大户、排放大户往往是企业和机关单位,“全民”是帮不上忙的。企业在利润最大化的吸引下,千方百计抵制中央政策,这是节能减排面临的“拦路虎”。
打老虎其实只需要武松的一哨棒。国家发改委最近发布了2007年第40号公告,公布了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第一阶段限值要求审查核准的第二乘用车燃料消耗量。其中,符合《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国家标准的,有95家生产企业的2374个车型,而不符合标准的有444个车型,涉及55家生产企业。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还对国内汽车产品的生产提出了一致性要求:已按照该限值标准进行认证的车型,制造厂商必须保证所生产的车辆与认证车型一致,否则将会撤消该车型的认证。
国家发改委的一哨棒,消灭了一些汽车企业的侥幸心理,从源头上保证了上路的汽车不再是“油老虎”了。这一纸政策将使社会少付出多少能源和空气污染的代价,无法估算,惟一肯定的是乘客与司机们欢欣鼓舞。一位开了10年出租车的的哥笑言:“烧油少了省钱,洗车少了也省钱啊。”
但在一些地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却为这些“拦路虎”大开方便之门——尽管某些地方官员也常把“绿色经济”、“循环发展”挂在嘴边,可一旦面临投资诱惑、涉及实质性关停整顿,又会搬出“让位发展”等大言不惭的辞令,致使“地方的天还是灰色的天”。
据9月9日《法制日报》报道,自8月23日开始,一场长达近一周的庭审在河南省卢氏县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大厅拉开帷幕。因涉嫌玩忽职守罪,该县环保局原局长以及他领导的班子成员被推到了被告席上。这个局领导班子走到这一步,均源自去年年底发生在卢氏县的“12·12”铅中毒事件,而造成众多村民高铅血症及铅中毒的主要原因就是卢氏县星火冶炼厂铅烧结锅工艺多年造成的污染。
这家企业原本被上级勒令要求:在2000年年底必须淘汰落后工艺。该企业非但没有淘汰工艺,还受到了县里的重点扶持,在2003年进行了扩建。由此,环保在当地政府领导心目中的真正地位可见一斑。为了地方的局部利益,甚至是一时利益,导致“权大于法”,法律法规、大政方针被“虚置”一边,成一纸空文,青山绿水势必成为“世外桃源”式的美好憧憬。
当我们深思绿色GDP其行不远的结果时,要害就在于政绩观的惟GDP化,绿色还只是修饰而已。当前的节能减排在开始阶段就要防止成为修饰语的命运,要让其成为第一政绩观。只有如此,才会只见武松而不见为虎作伥之人。(李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