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人民论坛记者
嘉 宾:
姚桓(中共北京市委党校校委委员、北京党建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杨开忠(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赵子平(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研究员)
竹立家(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教授)
人民论坛:听了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对科学发展观的系统阐述,相信几位专家的体会一定非常深刻。
杨开忠: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在全面总结过去5年科学发展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精神,科学地部署了未来科学发展的实践,开拓了科学发展理论和实践的新境界。
姚 桓:科学发展是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使用频率最多的语汇之一。通过科学发展以造福于全体中国人民,是贯穿十七大报告的重要思想和鲜明特色,其中蕴涵着中国共产党人深刻的理论思考、治国经验、博大胸襟和远见卓识。
这次报告强调了科学发展观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它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人民论坛:这里,我们想请姚桓教授谈一谈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背景。
姚 桓:中国共产党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先进政党,从党成立到今天,尽管具体的政策和工作千变万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为人民的利益而努力奋斗像一条红线贯穿在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中。
党86年的历史波澜壮阔,择其要者,可以说做了三件大事:进行民主革命,救国救民;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利国利民;新时期实行改革开放,强国富民。目前正在做着第三件大事。
显然,实行强国富民必须“集中力量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然而,仅仅有强烈的发展意识是不够的,解决为谁发展、怎样发展、怎样更好更快地发展的问题比树立发展意识更重要。
发展是硬道理,这是千真万确的,乱发展没道理,这同样是千真万确的。尤其是现在,在全面建设小康的新征途中,我国出现了发展的新特征,面对新的发展难题,与改革初期很不相同:过去是为平均主义所困扰,现在则要警惕收入悬殊;过去群众缺乏的是日常生活用品,现在更缺乏的是公共产品;过去要着重解决人们的衣食住行问题,现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任务更加突出了。
这里的关键问题有两个:一是保证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使之尽快脱贫。二是解决社会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的状况,满足群众的民主要求和精神文化需求,从而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上述两个问题都不会随着经济增长而自然得到解决。世界上一些国家实现现代化的经验教训也证明了这一点。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这个问题更加突出。科学发展观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人民论坛:如何准确理解科学发展观从各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重大命题?
赵子平:第一,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全局,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的时代内涵。党的思想路线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科学发展观在继承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思想的基础上,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它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全局看发展,使发展的内涵更加清晰,发展的途径更加明确,发展的眼光更加深远。
第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全局,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基本路线的时代内涵。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就要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科学发展观的要义、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都体现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
第三,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全局,赋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以新的时代内涵。科学发展观就是我们党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的重大指导思想。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理清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解决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和问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
第四,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全局,是我们党始终做到“三个代表”的必由之路。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只有科学发展,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为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才能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正确解决和处理不同利益矛盾和利益关系,使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只有科学发展,才能真正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使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共同发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做到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
人民论坛:报告针对科学发展观的论述,社会各界反响强烈,倍感振奋。作为理论专家您认为还有哪些方面令人鼓舞?
姚 桓:令人鼓舞的是,十七大报告不仅提出了科学发展的理念,而且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强调统筹兼顾、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特别是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正是千百年来人民所期盼的美好生活图景。
杨开忠:我同意姚桓教授的评价,想再补充一些。我认为报告还在进一步全面、系统、深入的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的基础上,第一次提出了覆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创新发展理念和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明确了 “三个发展”,即: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统筹兼顾的内涵和外延,在坚持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五统筹”的同时,适应和满足在利益多元化格局下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需要,提出了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适应和满足新世纪新阶段树立世界眼光、加强全球思维、营造良好国际环境的需要,提出了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报告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求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求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强调以创业带动就业。这就系统地回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赖什么因素、借助什么手段、通过什么途径、实现怎样发展的问题,形成了系统的科学发展方式。
报告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新要求”是科学发展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相结合的新境界,既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又立足我国人与自然和谐的全局高度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一方面强调出来了,必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人民论坛:竹立家教授,听说您从总书记的报告中理解出了一个新名词:新发展共识。这个新名词是如何得出的,怎么理解?
竹立家: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产生的巨大影响,人类社会结构发生了剧烈震荡,以往发展理念的颠覆导致世界上主要国家都在寻求新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之争始终没有停止过。张扬什么样的价值、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是国内外理论学术界争论的焦点,在此过程中,新自由主义发展理念逐步占据主导地位,成为发达国家关于发展的基本理念。我国的改革开放基本与发达国家新自由主义改革同步,在吸收别国发展经验的同时,我们开始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艰难探索,经过近30年的发展,特别是十六大以来的5年间,我们在总结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提出了“以人为本”、“统筹发展”、“和谐社会”等发展理念,与以往强调单纯的经济发展不同,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社会共同发展的理念。十七大报告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总结了十六大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成果,科学地总结了中国的发展经验,以“发展”为核心。我个人的理解是这表明中国的发展已形成一个新的发展模式,找到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可以用“民主、民生、公正、和谐”这八个字来概括,叫做“新发展共识”。因为它代表了13亿中国人民的心声、反映了我党以及社会各个阶层人民的愿望。
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线,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民生是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最终目的;公正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社会主义公正这一核心价值的经典表述,具有深刻的法律和道德内涵;和谐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最终结果。和谐社会本质上是对社会发展的制度安排,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的基本论述事实上从民主制度保证、民生制度安排、法律和道德的公正制度体系建设等方面全面地表达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体系和制度安排”,为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路径。
“新发展共识”表明,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与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正在走向成熟,中国已经结束了“摸着石头过河”的历史,找到了正确的发展道路。
人民论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变化?
姚 桓: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体中国人民的生活质量将进一步提高,各方面权益将得到全面保障,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也将有新的提高,在此基础上,社会主义的活力将更加充分地释放出来,中国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将全面迸发出来,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会迈出更大的步伐。
发展为了人民,人民推动发展,科学发展,造福人民。历史将会记下十七大的伟大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