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du.org.cn 作者:徐琦 资讯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1-23 |
|
华语歌坛两大偶像歌手王力宏和周杰伦不久前相继推出全新专辑,不约而同瞄准了环保这一主题。王力宏自己在生活上也身体力行,随身用环保筷吃饭,并于专辑中附赠环保筷,提醒歌迷改变使用一次性筷子的习惯,帮助减少砍伐树木及自然资源的耗损。王力宏的歌迷更是积极策划“支持力宏、支持环保”的活动,自发组织起来到大街上捡垃圾、清洁墙壁上的涂鸦、净化海滩等。而早已是青年环保志愿者的周杰伦,也创作了像《梯田》这样的环保公益歌曲,让青少年从小关注环保,呼吁歌迷加入保护环境的行列,得到全体歌迷的响应。 相对于普通群众,明星无疑占有更多的资源优势。近日,“功夫”女郎黄圣依就担当了节能减排全民行动的宣传大使。而每年一届的绿色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更少不了明星的身影。明星的参与,在一定程度上为环保事业壮大了声势,他们以其“明星效应”推动了环保的公众参与。环保事业需要借助众多明星的影响力,明星也要通过参与环保活动,塑造自身热心公益的良好形象。近年来,环保已成为文化界名人关注的热门话题。2007年,时尚界第一次把目光投向环保,一款“I’m not aplasticbag”环保手提袋因为受到众多好莱坞明星的垂青而风靡全球,环保也成为当前最流行的词。由于明星自身不同寻常的社会地位,与一般公众相比,明星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明星应更为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承担作为社会公众人物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多支持、参与社会公益、慈善活动,发挥自己的能量,把社会风气引导至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一面。 当前,环境保护的绿色浪潮正在席卷全球,这一浪潮冲击着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预示着人类史上的一场“生态文化革命”即将来临。这场革命不仅影响了演艺界的名人,还影响了更多像戈尔这样的政界名人,他们对宣传环保的热情也与日俱增。 诺贝尔委员会10月12日在挪威首都奥斯陆宣布,将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和联合国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以表彰他们为改善全球环境与气候状况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对于环保人士何以荣膺“和平奖”,诺贝尔委员会解释说,气候变化可能会触发人类大规模迁徙,对自然资源的竞争会更为激烈,因而国内和国际出现暴力冲突和战争的危险将会增加。 诺贝尔和平奖青睐环保人士,此前已有先例。2004年,肯尼亚环保主义者马塔伊领导了“绿色带运动”,这一运动带动人们在非洲栽下了3000万棵树,令人惊叹和影响深远的成绩助其问鼎殊荣。 诚然,相对狭义的“和平”概念而言,它对应的词语本应是战争或者冲突,但从深层次来考虑,几乎所有的战争都是为了获得以及控制资源。从宏观的视角来看,和平正是对人类共同利益的维护。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马中撰写的教科书中明确指出,环境问题的根源是共有物品的免费使用。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必须深刻反思社会公平,变革不公平的经济社会制度,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保代表着全人类的共同利益,环保事业历来也被看作是公益事业。破坏人类共同利益的行为,不只有冲突,不只有战争。和平奖两次颁给环保主义者,告诉我们愈演愈烈的环境危机足以影响到人类共同利益,理所应当引起渴望和平的心灵的警惕。而戈尔将自己卸任后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教育人们警惕气候变化带来的危机,不仅为自己赢得历史的承认和公众的美誉,同时也获得了丰厚的政治资本。 名人的行动往往是时尚的风向标,反映着公众的社会价值观。越来越多的名人参与生态环保事业,从一个侧面表明生态文化已经在社会上扎根并形成了强大的影响力。名人参与环保事业,有利于把他们个人的生态意识上升为全民意识和全球意识,倡导生态伦理和生态行为,提倡生态道德观、生态良心、生态正义和生态义务。 环境和生态安全是和谐社会的根基,环境文化是生产力布局与资源配置的调节器,是协调社会关系的新杠杆,是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是文明转型的更高起点。生态社会和生态社会风气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一个社会,只有人民具有了生态道德和生态行为,只有全民和全社会的公众参与,构建和谐社会才不会是一句空话。在这样的社会转型中,时刻站在镁光灯下的各界名人,更应敢为天下先,为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发光发热,做出好的表率。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