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江西省抚州市委书记钟利贵
■本报记者李慧莲郭海见习记者陈佳丽
对于一个农业占比大、工业基础薄弱、税收少、城建落后的地区,如何尽快实现现代化、实现全民小康的目标?素有“赣抚粮仓”之誉的农业大市——江西省抚州市委书记钟利贵日前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谈到他的看法:“工业化、城市化是一个地区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现代化的进程就是以工业化、城市化为核心不断发展的过程。即使是在农业地区,这一思路也是不变的。”
农业基础不动摇
中国经济时报:我们注意到,抚州这两年特别强调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这是不是意味着农业的地位不那么重要了?
钟利贵:对一个农业地区来讲,无论是发展工业化还是推进城市化,农业的基础地位都不能动摇。这首先要求我们有全局观念和大局观念。从抚州自身因素考虑,不能放弃农业——抚州有380万人口,60%比例的人仍然住在农村。从国家层面看,抚州是产粮大区,年产量是50亿斤粮食,这种战略地位不可动摇,否则会影响到国家的粮食安全。
要大力发展农业,离不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抚州市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以“一县一特色”来带动。南丰、广昌、临川、崇仁、资溪五县(区),分别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蜜桔之乡、中国白莲之乡、中国西瓜之乡、中国麻鸡之乡、中国面包之乡,黄栀子已列为国家级产业基地。现在全市正在推进“南丰蜜桔双百工程”,计划在五年时间内将蜜桔产量和种植面积扩大到100万亩和100万吨,今年新增面积15万亩,达到71万亩。其他的像白莲、蚕桑、食用菌、药材、烟叶以及生猪、麻鸡、特种水产等有利于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也将稳定发展。
中国经济时报:一个地方最终形成的产业比较优势与当地的自然条件很有关系。
钟利贵:的确是这样。有位经济学家分析,今后城市的发展主要靠四个因素:土地、环境、水、人口。我很赞同这样的说法。从这几个方面看,抚州发展农业的条件不错:江西的森林覆盖率仅次于福建列全国第二,抚州市全市森林的覆盖率是61.5%,还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抚州的水资源发达,可利用的水资源约有210亿立方米,大大小小的河流纵横交错。此外,抚州的面积占江西省总面积的九分之一,但是人口只占江西省总人口的十三分之一,抚州的人口密度相对较小。
因此,抚州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当中,一定会坚持农业基础不动摇。保住了绿水青山,保住了农业基础地位,稳住了农民,我们的工业化、城市化才能稳步向前发展。
工业发展是关键
中国经济时报:抚州实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战略有着什么样的特色?
钟利贵:我个人的看法,一个地方要想实现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不可逾越的阶段。一个国家或地区,仅靠农业是富强不了的。工业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由弱变强的必由之路,没有工业经济的充分发展,就不能进入发达阶段,也就谈不上实现经济现代化。
因此,我们一方面稳定农业基础不动摇,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在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是要保护好环境。最近,我们召开一个文化生态名城建设高峰论坛,目的就是想把我们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一些想法和做法,让各路专家给把把脉,看有没有什么偏差,有没有什么以后会后悔的做法。
中国经济时报:你们的工业化路子打算如何走呢?
钟利贵:自从确定了实施赶超发展战略以来,我们全力主攻工业、主抓工业园区建设,着力提升园区的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准,新的发展观念正引领抚州从农业大市转向工业立市。
近年来,我们加大对工业园区的投入和经营,园区经济已经成为全市经济主要增长点。今年上半年全市10个园区完成主营业务101.1亿元,增长70%;新增税收2.1亿元,增长125.3万元,对财政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安置就业人员65311人,同比增长43%。同时,一批高科技、大投资的重点项目、大型项目正在被引进抚州。今年8月,总投资20亿元的多晶硅项目正式落户金巢开发区,一期工程全面开工建设,目前已经引资2800万元,预计明年7月份一期工程投产,可形成年销售收入10亿元。上海弘鼎公司投资8亿元收购重组华翔富奇汽车,今年确保整车产量1000辆,明年可达8000辆,2010年达到年产整车6万辆的生产能力。燕京惠泉啤酒、明恒纺织、恒力电池、荣裕药业也一个一个成为园区的明星项目。
招商引资的力度不断加大。今年上半年,引进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达79个,实际引资24.9亿元,增长68.1%。以大项目构建工业结构,加深产业链条,增加税收提高财政收入。我们市在招商引资时,对能产生聚集效应、高科技、高效能的大产业项目重点扶持发展。形成产业集群,共享资源优势,合理有效地利用并开发,走新型工业化城市道路。
中国经济时报:这些项目会对当地的承载力带来挑战吗?
钟利贵:我在接待一些外宾的时候,经常谈到,抚州这个城市现在还没有“锁边”——各项事业都在发展之中,还没有最后成形,正因为这样,她的发展潜力是很大的,城市的承载力大。
盘活城市资源
中国经济时报:城市化发展方面,抚州又有怎样的发展战略?
钟利贵:我有个观点:好的城市才有卖点,有卖点的城市才有发展。过去,抚州的地理优势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交通设施不完善,城市承载能力不强。在人流、物流、信息流通不顺畅的条件下,谈工业发展只是空口说白话。抚州要提高对沿海产业的承接能力,纳入到沿海经济圈中,就必须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基本要素建设。
针对抚州中心城区建设欠账较多、功能不够完善、环境不够优化、经济不够活等问题,我们确定了46个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城建项目。目前,已经开工了27个项目,其中已完成50条背街小巷的改造工程,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已经基本建成,进入试运行阶段。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等民心工程今年将全面完成。这些项目的建成,不仅迅速改善了人居环境,优化了抚州生态环境,也有力优化了抚州的投资环境,加大了对外招商引资的吸引力。
在城市建设方面,我们立足于本地资源优势(4099.058,48.03,1.19%,进入该吧)和自身特色,提出“做好水文章,打好文化牌”。也就是利用当地丰富的水资源,利用具有千年历史的“临川文化”这个深厚的人文资源,建设“文化生态名城”。
在“以水秀城”方面,我们先后启动了凤岗河改造、抚河橡胶坝、人工湖、抚河大道四个建设项目。治理凤岗河,引抚河水到城西南,会集为2100亩的梦湖,从此,抚河、临水、凤岗河三条河流贯穿抚州新、老城区,梦湖、西湖交相辉映,使抚州如芙蓉出水,不仅得人文之胜,更兼揽山水之幽。
在“打好文化牌”方面,在城市建设中注重保留优良的文化传统,一批大项目如汤显祖大剧院、国家二级标准图书馆、博物馆、大型群众休闲艺术广场等很快可以投入使用。
中国经济时报:对于工业基础薄弱、财政收入排名落后的抚州来讲,这么多的城建项目,资金从哪里来呢?
钟利贵:财政穷不可怕,可怕的是思路不对,方法不对,精神状态不到位。政府不穷,政府有资源,关键是找准思路,就有发展的突破口。
搞经济改革,发展工业,我们的体会,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做好环境,只有先造势,吸引人气,这个城市才会生成发展的动力,才能吸引外商前来投资。当然,所有的项目都需要资金来启动。我们在考察抚州的周边环境后,采取土地清理、盘活、整理、储备等方法,加大土地经营力度。此外,加强了建设规费收缴力度。通过这些措施,发展资金就源源不断地产生了。对抚州来说,现在资金充足,都是资金找项目,而不是项目找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