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的环保大事均席卷全国,波及海外,其间风云变幻,热闹非凡。回顾2007年,中国环境保护事业不仅在量上实现了新的突破,而且在成长的道路上实现了“生态文明”的质的飞跃。新年将至,记者以十大关键词方式对2007年环境保护事业进行了回顾和盘点……
生态文明
2007年环境保护中最激动人心的关键词莫过于“生态文明”,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在代表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十七大作报告时,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其中,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党的十七大提出“生态文明”这一新概念,也将节能减排从行为实践推向了文明建设的高度。
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类改造生态环境的能力和范围不断扩大,自然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环境污染加重,自然灾害加剧,资源短缺,生态失衡。生态危机已经到了不能麻痹,已经影响到了人类生存、社会发展进步、国家兴盛。对此,党中央审时度势,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已经着力实施建设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大文明基础上,将生态文明确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四文明”,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放到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同等重要位置和高度来建设。

节能减排
纵观2007年的中国环保,“节能减排”无疑是贯穿全年的第一大关键词。年初,从中央到地方都将节能减排作为工作重点。国务院成立了以温家宝总理为组长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并发布《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关停“五小”、燃煤机组脱硫、区域限批、流域限批、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节能减排、环境治理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官员们的“政绩观”,也改变着中国人日常的生活习惯。
曾有国外媒体用“全民运动”来形容中国的这场节能减排行动。2007年,从中央到地方都将节能减排作为工作的重点。临近年终,权威部门传来的讯息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首次出现“双下降”。2007年,节能减排首次出现“拐点”。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让国人看到了实现“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总目标的希望,明年将是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至关重要的一年。完成目标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气候变化
全球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世界气象组织气候变化政府间委员会 (IPCC)发表的评估报告指出,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在20世纪大约升高了0.6℃,预计在1990-2100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还要升高1.4到5.8℃。由此引起的气候变化已严重影响到人类生存的环境和日常生活。自然灾害时有发生,气象灾害占70%以上,电闪雷鸣、狂风暴雨、严寒酷暑,威胁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也呈现增多增强的趋势,尤其是2007年入汛以来,我国许多地方出现了破纪录的强对流天气,极端强暴雨频发,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正为控制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承担更多责任,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中扮演积极角色。今年6月,《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发布。这是我国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性文件,也是发展中国家在该领域的第一部国家方案。
岁终年末,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达成共识,通过了“巴厘岛路线图” 。该路线图为人类今后解决气候变化问题指明了方向,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历史中的一座新里程碑。

绿色奥运
再过几天,时间老人将为我们翻开全新的一页,我们将迎来盛大的奥运年。“绿色奥运”这一理念始终贯穿着我们的2007,从奥运场馆的建设到奥运会的门票制作、从企业到学校、从民间到政府、从绿色奥运战略到每一个细节无一不彰显“绿色奥运”的理念。这一年,我国积极的节能减排实施“绿色奥运”理念,也得到了联合国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
2008北京奥运会即将召开,绿色奥运是北京奥运会的一个理念,如何将经济发展跟绿色奥运相结合、与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这是我们正在积极思考并不断实践的课题。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