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留言 | FAQ | 环保易 | 中国环境博客 | 生态博客 | RSS
"禁白"如何不"白禁" 谁该为塑料袋"买单" ?
Eedu.org.cn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24
 

    编者按:中国削减“白色污染”的努力,正受到世界关注。最近,国务院办公厅下发通知要求,从今年6月1日起,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在所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

    这一“限塑令”能否很好落实,塑料袋怎样告别免费时代,引发人们持续的关注。对塑料购物袋等造成的“白色污染”,人们耳闻目睹,深受其害,“限塑令”受到普遍欢迎和好评。然而,争议和质疑的声音也不可忽视。这一次,让“禁白”不“白禁”,还有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做。

    削减“白色污染”的经验教训,将为我国消除“黑色污染”等形形色色的污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提供有益借鉴。小小塑料袋,已经成为对政府执行力及公众环保意识的一个考验。   

    65岁的天津居民刘淑琴大妈还记得许多年前刚开始使用塑料袋的情形,“那时候还管它叫‘拟纸膜’呢,每天拿它装饭盒真不错,轻、好叠、承重大又不漏水,我洗了好几次用了挺长时间,真觉得它是个宝呢!”

    可是几年后,当这个“宝物”司空见惯时,刘大妈的烦恼就来了——满天飞的塑料袋大煞风景,经常挂在自家凉台的铁栅栏上。

    刘大妈的烦恼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会减轻——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出通知,要求从今年6月1日起禁产禁销禁用超薄塑料袋,同时商场、超市、农贸市场也不得无偿提供塑料袋。这一通知,被通俗地称为“限塑令”。

    生态影响长久——

    难以降解,处置易产生污染,生产需消耗石油

    “塑料袋对环境的污染,首先是对人们感官上的刺激。”近年来一直从事塑料包装物污染研究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固体所博士李丽说。当然,她眼中的“白色污染”远不止于此。李丽曾亲眼见到在三峡清库时,淤泥中到处都是白色塑料袋碎片。

    英国的《卫报》曾经把塑料袋称作“人类最糟糕的发明”,李丽博士虽然不认同这样的观点,但是她认为塑料袋作为塑料包装物的一种,对人类环境的影响很大。她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地方生活垃圾中17%是塑料废物,北京超薄塑料袋占到了生活垃圾总量的3.8%。普通塑料袋在自然环境中很难降解,容易引起土壤板结,或被动物误吞导致动物死亡。让各方头痛的是,目前塑料袋无论是处置还是回收都存在不少环境问题。

    “大量填埋污染了宝贵的土地资源;焚烧产生二恶英、含苯化合物等有毒物质;回收时清洗环节造成水污染——这些都带来了很大的环境风险和治理负担。”国家环保总局污控司固体处处长于飞说。

    于飞认为,由于现在使用的塑料袋大多是石化产品,对环境的影响还表现在对资源的消耗。据专家测算,每生产1吨塑料,需消耗3吨石油,我国每年消耗在塑料袋生产上的石油高达480万吨。

    为何禁而不止——

    手段单一,公众环境意识不到位,替代品缺乏

    20年前,游客乘火车时,常常会看到铁路两边挂满枝头的白色塑料袋。“清除白色污染”的口号提出已近20年,从1999年开始,我国陆续有北京、天津、江苏、辽宁等10多个省市出台了限制使用超薄塑料袋的规定,但是“白色污染”仍呈现出步步紧逼的态势。多年“禁白”为何难以取得实效?

    “关键是缺乏综合性的治理手段。”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靳敏认为,多个城市单纯使用行政手段,不可否认它有积极的一面,但是由于行政手段成本较高,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必要的检查跟踪不到位、执法手段的欠缺等,都导致了“禁白”政策的效果不理想。

    “再套个塑料袋,别漏了。”在超市,顾客这样的要求司空见惯。靳敏表示,由于目前百姓的环境意识还没有达到较高的水平,要想抑制塑料袋消费量的增长,必须使用包括经济杠杆在内的多种手段。而在过去的20年,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人们消费观念、环保意识等方面的局限,过早推出经济手段并不适宜,这也是“禁白”不太成功的原因之一。“几个城市的政策由于是局部性的限制政策,超薄塑料袋在管理难度较大的农贸市场及交通运输等流动场所仍在大量使用,危害环境。”她说。

    于飞告诉记者,早在上世纪90年代,几个部门就曾召开联席会议讨论“白色污染”的治理问题,并采取了一些控制措施,减量化是大家的共识,而关键还在于产品替代的问题,不能因为“禁白”而过多影响百姓生活便利。专家指出,让少数人拿起菜篮子可以,但是要让全社会支持“禁白”,必须有成本不高的便利替代品。

    然而,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撑与政策支持,多年来,可降解塑料的开发、生产、销售举步维艰。

    需要综合治理——

    配套措施,公众参与,部门协作

    北京朝阳区居民李桂兰家里攒了很多塑料袋,老太太给这些塑料袋分了类,超薄的小袋子盛剩饭菜进垃圾桶,大的用于装全家的各种生活垃圾……像李大妈这样把塑料袋作为垃圾袋使用的居民为数不少。

    国务院办公厅的通知下达后,包括李大妈在内的不少人表示,盛放垃圾还必须使用塑料袋,如果塑料购物袋少了,就只能花钱买同样不可降解的垃圾袋。这样不是会按下葫芦起了瓢吗?

    类似的争论让人担心,如果配套措施没有跟上,这一次的“禁白”,会不会也像以往难有实效?

    一些专家表示,“限塑”后,全国塑料袋用量将减少2/3。记者采访的几位专家却认为,“从通知的内容看,真正禁的是超薄塑料袋,这部分确实在塑料袋中占很大比例,但是减少2/3似乎有点乐观。”

    靳敏副教授认为,从塑料袋收费这方面来看,减量化的结果是必然的。一方面,经济杠杆对大部分价格敏感的人群效果明显,另一方面,经济杠杆的运用也表明了政府的导向,是对百姓环境意识的一次唤醒。靳敏表示,只有依靠多种措施的配合,才能让“禁白”取得好的效果。

    “治理包括塑料袋在内的包装废弃物污染确实是个系统工程,虽然目前在替代物、回收体系等方面还不算完备,但我觉得国务院办公厅的通知是一个非常具有针对性、操作性的文件。”于飞认为,通知对这项工作所涉及的部门的责任都有明确的规定与要求,包括治理工作中的执法、回收体系建设与环境标准制定、替代品的开发以及相关的产业激励政策等。

    于飞透露,目前,国家环保总局已经着手将原先在进口废塑料加工利用监管的一系列措施和要求,推广到对国内塑料回收再用的环保全过程监管中。“通知对于各部门的责任表述得很清楚,塑料包装物污染等类似的治理就需要这样的协作。”

    “万事开头难,在政策开始实行时当然不可能万事俱备。但这项政策出台正当其时。”靳敏副教授认为,国办通知是解决“白色污染”的纲领性文件,各地、各部门各司其职,加强监督,“禁白”一定能取得实效。

    在国务院办公厅“限塑令”发布前,经济特区深圳拟立法“禁白”的消息,已经引发了广泛关注。

    2007年11月,深圳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向市民公示《深圳经济特区环境保护条例(修改草案稿)》。该条例规定,深圳将实行有偿使用塑料购物袋制度,如果商家向消费者无偿提供塑料购物袋,最高可处5万元罚款。

    热烈掌声和激烈争议,相伴而来。

    “为何让市民‘买单’,商家却再赚一笔?”

    上世纪80年代,广东零售业最先开始向顾客附赠塑料购物袋,当时媒体曾热情赞扬这一“便民举措”。如今,塑料袋却让人头疼。

    据有关部门保守估计,深圳350多家大型商业网点一年使用塑料袋17.5亿个。

    深圳市环保局局长郭雨蓉说,深圳这次修改环保条例,突出把以往政府监控污染防治延伸至社会防治、公众参与,规定“有偿使用塑料购物袋”就体现了防治“白色污染”的社会和公众参与。

    对于深圳“有偿使用塑料袋”的规定,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网联合进行了民意调查。在1786名被调查者中,73.9%的人表示赞同。   

    尽管大家都知道塑料袋是“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对治理“白色污染”赞同者居多,但人们对有偿使用塑料袋的争议也颇为激烈。有人认为:环保是全社会责任、理应成本共担,“为何让市民‘买单’、商家却额外再赚一笔,政府责任何在?”

    深圳环保条例修改稿的起草者表示,在要求有偿使用塑料袋的同时,要求商家同时提供可反复使用的环保购物袋或购物篮供消费者选择,旨在让消费者通过“选择”逐步树立绿色消费理念,“用有形的经济手段去引导树立无形的环保观念”。

    深圳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深圳经济特区环境保护条例(修改草案稿)》已经完成公众意见征求工作,市法制办整理了相关意见,有关塑料袋有偿使用的条文反馈意见最多,意见分歧比较大,正在结合国务院办公厅的通知,进一步完善。

    改变消费习惯绝非易事

    深圳市环保局负责人认为,我国取消免费塑料袋的政策顺应了国内外环保的潮流,符合主流民意,体现了国家倡导和推动绿色消费、建设生态文明的决心。目前还需要进一步明确收费塑料袋的具体范围,细化塑料袋收费的具体方式:谁来收、怎么收、收多少钱、所收费用如何使用等,以便于操作执行。

    有专家指出,有偿使用塑料袋实际操作起来“难度极大”,难就难在“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绝非易事”。

    3年前,跨国公司麦德龙进入深圳,实行有偿使用购物袋。在麦德龙的收银台上,标明“小袋每个0.3元、大袋每个0.5元,敬请反复使用”。结果只有个别顾客掏钱购袋。

    少有其他商场、超市效仿麦德龙。一家超市经理说,麦德龙面对的主要是大宗客户,使用塑料购物袋的机会不多。但对于主要服务于家庭购物的商场、超市,不免费提供塑料袋“很难行得通”。家乐福深圳公司曾推出“购物送布袋、重复使用商品让利”的措施,但顾客响应很少。

    一家商场的经营者表示,如果全行业同时实施有偿使用塑料袋,他们全力支持,但如果不能做到“一刀切”,自己决不第一个“吃螃蟹”,因为这样就会流失顾客。

    除了商家,许多市民也认为有偿使用塑料购物袋,还有很多难题需要解决。有的市民说,难道我为一斤白菜、一个馒头、一根油条也花钱去买塑料袋?没有塑料袋,我又用什么装白菜、馒头、油条?   

    禁了塑料袋,什么来替代

    深圳于2001年、2006年两次禁止生产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但该市目前仍然是国内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用量最大的城市之一。

    “禁白”为何往往“白禁”?专家们说,塑料袋比篮、篓方便,比布袋便宜、隔油,比纸袋经用、隔水、耐温,正是塑料袋的这些优势,让它难以让人抛弃。

    专家认为,塑料袋市场需求巨大,抑制消费不是根本办法,出路在于找到替代品。

    我国多年前就开始了塑料袋替代品的研究,但不是价格贵、品质差,就是达不到环保要求。现在市场上流行的所谓“降解餐盒”,即在传统塑料里加入淀粉等添加剂,仍然不能完全降解。纸制品价格高,防渗、隔热性能差,同时需砍伐树木,造纸过程还会形成水污染。我国已研制成功全降解塑料,其性能可与传统塑料媲美,但目前价格偏高。

    中国塑料协会塑料再生利用专业委员会副会长董金狮希望深圳等发达地区以自己的高科技实力,加大塑料袋替代品的研发,同时推进塑料袋替代品的市场试用。

    面对一时难以退出市场的塑料袋和有关有偿使用塑料袋的争议,专家建议,借鉴美、日等国家的经验,将治理“白色污染”的责任不仅加给消费者,也加给厂家和商家,谁制造、销售、消费,谁就得回收、利用、处置,并抓紧制定可操作性强的详细规定。同时制定政策,充分调动废塑料袋回收、加工、再利用者的积极性。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绿色生活
     GOOGLE提供的广告

     博客精华
     论坛精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